火車票代售點運營模式解碼:社會力量可進入,出票多樣化分流盈利空間。
“你說這5塊錢能養活人嗎?”廣州一家火車票代售點的負責人李某反問記者。
5元錢是指車票代售點收取的服務費。聊起今年的春運買票季,李某說,十個人里有六七個是來取票的,剩下的是來碰碰運氣買票的,所以窗口才這么安靜。
在另一家代售點,間或有顧客三三兩兩步入,一名出票員不緊不慢地收錢出票,其同伴則在一旁打著哈欠。
IT男以及鐵道部的攻防戰激起了網絡購票者的“圍觀”熱度,作為春運樞紐的廣州的一些車票代售點卻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這其中,既有鐵路售票趨于多元化的因素,也與更多線路實現無票進站有關。
火車票代售,這是一個“體制內”機構與社會力量興辦共存的行業。兼并或兼營,會是它們的出路嗎?
2000張盈虧線
“今年的售票窗口特別安靜。”李某告訴本報記者,他是廣州鐵路(集團)公司(下稱“廣鐵集團”)旗下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這家旅行社還運營著一家火車票代售點。
他回憶,在那個電腦都還算新鮮玩意兒的時代,代售點很吃香,車站和各個旅行社訂立合同,組團拿票。火車票是紙皮的,其后帶有不干膠貼條。老的售票點要求售票員手法要靈活,打票要速度快,且清楚大小站點,甚至某條線路上的一些小站,“這些是現在年輕售票員做不到的。”
事實上,直到兩三年前,這里還人聲鼎沸。另一家廣鐵集團下屬代售點的工作人員潘某向記者比劃著:“隊伍排到馬路對面,至少有30米長!”
近年來,這些代售點的排隊者被分流到了網絡等渠道。2011年6月12日,京津城際鐵路開始試行網絡售票,鐵路網絡售票邁出破冰一步。為代售點“減負”的另一個變化則是無票進站——2012年,京滬、京津、滬杭、滬寧、廣深、武廣等13條高鐵的主要車站實現了旅客憑身份證直接進站上車。
這些都替代了代售點提供賣票或取票服務的功能。
當本報記者上周探訪上述兩地時卻發現,買票或取票者只有三四個人,盡管這里均位于廣州鬧市區。由于網絡購票能訂到比窗口早兩天的票,李某預計,不久的將來,網絡將分流代售點八成的出票量。
不同的售票渠道存在“時差”,今年網上和電話訂票預售期20天,窗口則是18天。鐵道部數據顯示,1月28日共售車票742萬張,其中49%的車票由互聯網售出。這一再創歷史新高的比例意味著網購已經成為春運買票的第一選擇。
這也讓更多人傾向于網絡購票。老家在湖南的張某告訴本報記者,春節購票大家基本都選擇網購,淡季回家時才可能散步時順便去代售點買票。
李某透露,每天放出的車票就像出爐的蛋糕,先讓網絡和電話這兩條渠道“享用”,兩天后再通過各個售票窗口分流,因此,來代售點買到票的幾率很渺茫。
黃老板經營的一家火車票代售點感受到了寒意。她說,自己近來很少去店里看,每天的出票量穩定在200張左右,已經不怎么值得關心。
每出一張票,代售點會收取5元服務費。對于黃老板來說,平均每天的收入就是1000元,一個月三萬元。
這樣的業績足以讓同行羨慕。業內算了一筆賬:如果代售點只提供買賣火車票的服務,以廣州的平均情況來算,店鋪租金和人工成本不下1萬元/月,整體算來,平均每個月2000張的銷量是代售點的盈虧線。
出路何在
盡管業績可能并不高,李某的臉上卻讀不出憂慮。他表示,鐵路部門體制內的代售點受到的沖擊相對小。這些代售點偏向政策性,主要任務不在盈利,而在于幫車站售票窗分流。
如果是私營的就不一樣了,因為前期已經投入了真金白銀。
根據《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火車票代售點管理辦法》規定,申請代售火車票業務的單位須持有當地工商部門批準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國家批準文件,且申請單位注冊資金必須在2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不足或個體開辦代售點的,應有擔保單位為其擔保。提供不出擔保單位的代售點,須向掛靠車站繳納不低于20萬元的押金。
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無論是鐵路部門下屬機構還是社會力量,申請火車票代售業務的流程沒有區別,以廣州為例,申請方要先獲得與廣鐵集團簽訂的代賣火車票合約,然后獲得鋪面經營合約,再持上述兩份合約向工商部門申請營業執照,最后由代管車站對其安全設施、資金等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出售火車票。
知情人士稱,現在一些火車票代售點是歷史遺留問題。在廣州,這些代售點大多有十幾年的歷史,大都由私人經營,是廣鐵集團以前布置的點。這些售票點若因為沒利潤做不下去可以申請退出。
“你說這5塊錢能養活人嗎?銷量小的話,私人經營是很有壓力的。”李某說,再加上市區鋪租和人工成本昂貴,一些區域的售票窗口將逐漸消失。
根據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統計數據,廣州市目前共有火車票代售點173個。北京達到803個,上海269個。
前述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針對目前繁華地段售票點多、偏遠區域售票點少的情況,為實現均勻布點,廣鐵集團已開始控制私人代售點的分布。該人士表示,廣鐵集團計劃年底在邊遠山區設點,“不論私人還是大機構都可以跟我們合作。”
他說,在私人或機構申請成為代售點之前,他們會針對其人流量基礎、門面等情況進行考察,同時更青睞兼顧經營機票或旅行社等業務的機構。
但邊遠地區人流量少,那里的代售點生存并不容易。李某稱,這些售票點的出路在于采取像票務中心那樣集團式的經營模式,“要連鎖經營,而不要單一,否則成本高,容易把你拖死。”
“蛋糕只有這么大,做得人多了銷量自然減少。”黃老板說。當被問及下一步的打算,她表示目前還沒有想好。
作為春運樞紐,廣州一些火車票代售點的冷清只是這個行業冷熱不均的局部表現,當黃老板在代理機票貼補主業時,一些城市卻在機場增設了火車票代售點。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由速途網舉辦的2012年中國互聯網風云榜評選活動于日前落下帷幕。在此次評選活動中,幾百萬名網友參與了此次網絡投票,京東商城最終以12818票獲選為“2012年度最具愛心互聯網公司”,成為過去一年電子商務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購票圍觀熱:車票代售點“打哈欠”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30205/25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