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黃嘉榔)2013年1月29日,馬云被請去中南海喝茶,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座談會上被點名出席,馬云終于在中國權利機關發出自己的聲音,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句將互聯網與電子商務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話語,狠狠的震動了整個圈子,反對者有著,認為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合理,中國互聯網與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夠茁壯成長,很大程度上就是“放任”政策使然,不然這個擁有比傳統行業對自由有著狂熱渴望的行業,怎么會成長起來;贊成者有之,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通信業的一個信息一樣,造成極大的轟動。
筆者對馬云的觀點對錯不做評論,想要跟各位仔細思考一下幾個問題,你會有自己的真實的看法。

疑問1:互聯網文化
在馬溫談話后,中華英才網,因為各種原因而陷入被收購的氛圍中,而對于英才網人員此中表現的價值觀,也是被弄糊涂,什么是企業文化?當企業陷入困境中,看到別人放棄比堅持收獲得更多的時候,文化碎一地,那一直標榜的文化就是一個笑話,英才不才。如今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文化環境是否真的適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不能單純一個經濟的指標一個影響的指標就大步往上爬,路是要一步步走,阿里系的文化或許能夠承受國家級的評估,但是其它互聯網與電商企業大部分估計都掉頭就走了。
筆者就收集了幾家互聯網與電商公司的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京東:誠信、客戶為先、激情、超越、學習、團隊精神、杜絕浪費
百度:簡單可依賴價值觀念
新浪:創立之初:“世界在你眼中”;創業之中:“你的網上新世界”;發展階段:“奔騰不息”;領先地位:“一切由你開始”
阿里巴巴: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騰訊:正直,進取,合作,創新
奇虎360:用戶至上、創業心態、持續創新、不斷反思、 開放協作用戶至上
是不是發現了很搞笑了,騰訊的正直在哪里,是模仿嗎?百度如今不是可依賴,是被捆綁了?奇虎360竊取用戶信息是用戶至上?這些也就阿里巴巴算可以,其它就是一個口號、方法論,還遠沒有文化與價值觀的層面,而且有些根本就是過時的,連行業內的其它巨頭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小弟們,國家戰略是很慎重的一個東西,所以必須要考慮清楚。
疑問2:能否割肉
一旦互聯網與電子商務被國家化,那么其實也表示了,很多的企業準備割肉出來,所謂戰略定生死,國策是生存發展的根本,那么行業就必然會做出很多的改變,那么整個行業的浮躁的心理會被調整,但是更多的一方面是市場規模還是那么大,但是利益會被細分,錢袋子沒有以前那么集中了,而隨著的社會的發展,成本、人員的增加,付出會越來越多,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規范化的市場環境確實是如今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所要,但是規范不代表要國家化,是否上升到戰略層面,就能夠獲得國家更加的支持與保護,其實筆者猜測馬云的根本其實是想讓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有個真正的合法的身份,被吹捧,被重視,還抵不過一紙文。
疑問3:開放與自由的互聯網
最近兩年互聯網說得最多的概念就是開放與自由,那么戰略化,是否會將它們給毀掉了。一旦定位為戰略行業,政府和國有資本的介入就會不可避免,當權力因素影響自由競爭之時,電子商務與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圖景可能會與現在不同。當然,作為電子商務老大的阿里巴巴,如果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可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我們希望這不是馬云的意圖。必然出現的結果是行業發展被阻礙,那時候的互聯網跟閉關鎖國有什么區別,國外相對自由的環境與國內制約環境下,那個發展會更快,在如今日新月異的時代,錯失就錯失,要想追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與時間。
開放自由的互聯網貼上一塊國家戰略化的標簽會是什么的現象,筆者的觀點是如今還不及為互聯網找標簽,還是安心謀發展,隨著知道2012年電商出現部分衰敗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行業在前進,暫時還不需要政府的過多的干涉成長,締造一個與外國企業相對公平的環境就可以,我相信中國不缺乏創新,十幾億的人口難道就不沒有創新人才是不可以,而是很多的都被無情的打擊而已,能夠存活下來的就成功舉足輕重的力量了。
互聯網人士黃嘉榔表示中國互聯網要創造規則而不要再跟隨規則而走的時候,互聯網已經足夠強大,那時候會國家的外交都產生影響的時候,國家戰略自然而言的貼上來了。
推薦閱讀
2月1日消息,國美在線表示,自1月16日母嬰頻道正式上線以來,奶粉品類已成為“主力軍”,占據整體母嬰產品銷量的60%。國美在線CEO韓德鵬表示,國美在線母嬰頻道2013年目標是在母嬰B2C市場中躋進前三。 母嬰品類成為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是否得貼上國家戰略的標簽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30201/25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