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鄭子謙)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了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奢侈品消費大國了。奢侈品在人們眼中也不像以前的那么“遙不可及”了。目前除了去國外旅行時候購買奢侈品或者去國內的專柜購買外,新興的奢侈品網購漸漸被人們認可、接受了。一些新興的奢侈品網站如歐集社、走秀網等漸漸也被廣大奢侈品愛好者所喜愛,奢侈品網購在2012年也迎來了大爆發。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奢侈品網購市場規模達135億元,同比增長58%,奢侈品電商的春天似乎已經來臨了。
奢侈品網購如火如荼的表面下卻是暗流涌動,對于新電商來說奢侈品絕對是不可觸碰的禁區,至少不是一個理想的市場切入點。一方面國內電商很難保證穩定的貨源,除了像Net-A-Porter這樣的行業巨頭,奢侈品牌們在電商面前永遠是驕傲的,電商們往往只能拿到一些庫存和尾貨,極少是新品,而且貨品單一、供貨量不穩定,甚至只能靠賣過季打折流行品維系生計。另一方面,奢侈品網站的門檻還是相對較高的。奢侈品的高價格決定了電商需要有雄厚的流動資金準備,同時許多奢侈品品牌,如Chanel等,一直堅持傳統的實體店銷售模式,這就迫使電商們只能在有限的品牌中進行競爭,形勢尤為激烈。
更為重要的一點事,奢侈品消費群體的心態遠不同于普通網購人群。世界奢侈品協會對各國消費者進行了抽樣調查問卷分析,發現國內奢侈品消費者有很強“炫耀性消費心理”。
在面子心理的驅動下,人們不僅看重奢侈品本身,更享受購買過程中的身心愉悅狀態。在華麗的實體店里和他人羨慕的眼光下花費幾千甚至上萬元購買象征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奢侈品,與在家里用鼠標點擊幾下的購買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調查顯示,70%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認為奢侈品是用來社交的重要符號、有攀比價值的必要性,而買奢侈品完全處于自我、側重品牌文化和設計師理念的消費者僅占少數。在不少國人眼中“奢侈品的價格只是價值的一部分”,實體店永遠是第一選擇。
同時,市場規模的擴大并沒有給奢侈品電商帶來豐厚的盈利,這樣反應了奢侈品電商的尷尬處境。走秀網副總裁陳易佳曾直接表示,走秀網整個網站都沒有盈利,并且五年內都不以盈利為目標,目前全行業都處在成長期和投入期,基本上都處在一個純粹燒錢的階段。
入行門檻高、貨源不穩定、競爭激烈和國人特殊的消費心理等眾多因素決定了奢侈品更像是華麗外衣下的燙手山芋,并不是電商們的好選擇。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2005年的6月份,沈陽鑫豐燈籠廠金總聯系到了銘萬,向銘萬詳細地詢問了當下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以及網絡產品和網絡服務,同時也獲悉了很多同行業企業在網絡上的應用后。而后金總與銘萬在第一次合作四方通寶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奢侈品——新電商不可碰觸的禁區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924/8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