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已經引發政府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近期已經對電商“價格戰”展開調查,發改委價監局初步調查認為,價格戰過程中,有電商的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發改委將對此行為依法懲處,但目前還未有具體結論及罰款數額。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三家電商的肉搏戰,犯下四宗“罪過”:虛構原價;未履行“零毛利”承諾;標明無貨實際有貨;重合商品少。顯然,等待電商的將是法律的懲罰?墒牵R后炮式的價格執法模式,根本無法遏制眼下電商行業混亂的現象。
電商價格戰之所以硝煙四起,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價格主管部門監管的失職瀆職。不僅要對市場違規操縱價格企業,依照《廣告法》、《價格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嚴懲重罰,更為重要的是,要對價格監管不力者,啟動問責程序,讓價格監管不力的官員丟掉官帽。
實際上,電商大戰的烽火,早已熊熊燃起。6月18日,一場震驚全國的電商促銷大戰在中國互聯網上拉開帷幕,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國美庫巴網、當當網、卓越亞馬遜、一號店等一干電商巨頭參與其中。為了“忽悠”消費者捧場,它們都放出巨資讓利促銷,組團來欺詐消費者。而我們的價格監管者,面對電商們的群毆,異常淡定,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正是因為監管者的不作為,電商巨頭的價格戰升級版,再度出現。比價網站一淘網,在“8·15”價格戰開始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悄悄提高了商品價格,其中京東商城1.22%的數碼家電類商品漲價,不少熱銷商品出現了高缺貨率的現象,缺貨率最高的商家達到30%。另外,網友還發現,想要真正搶到一個特價商品并不容易,在幾個小時內,不少商品都會出現超過5次上下不斷地調價。
實際上,任何一個領域價格混亂現象的出現,并非短時間形成的,對于價格的異常波動,價格監管者應早出手,爭取主動,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中。而不能等到某個行業的物價,對民生甚至整個國民經濟造成重大傷害時,迫于輿論和上級的壓力,才被動地執法。
推薦閱讀
上月轟轟烈烈的電商“三國殺”終于有了來自官方的聲音。最新消息稱,發改委在調查價格戰過程中初步認為,有電商的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將對此行為依法懲處。昨天,來自京東官方對外聲稱,將積極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電商價格戰硝煙四起反映監管者不作為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906/8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