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要你朋友的同事來寺庫吧,馬上可以變現金還可以換新包!你自己的包也可以交給寺庫奢侈品養護工廠來打理一下的。”—新浪微博上,寺庫中國總裁李日學拉起了生意。被邀請的,是3G門戶總裁張向東,他在自己的微博上提及朋友的同事沒有存款,卻擁有100只名牌包,自己許多包也需要打理。
李日學的寺庫中國創立于2008年,是國內首家奢侈品寄售平臺。其商業模式說起來很簡單,顧客把閑置的奢侈品放到寺庫的平臺上寄售,交易完成,寺庫收取售價的10%作為傭金。
寄售模式,中國古已有之!八聨臁币辉~就源于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寺院為民眾提供寄售、典當、貸款等服務,因為具體地點設于寺廟倉庫中,所以統稱為“寺庫”,F在,寺庫的寄售平臺主要分兩種,線上網站www.secoo.com,以及線下奢侈品體驗會所“庫會所”。兩種交易平臺,方便了不同使用習慣的消費者,也拓寬了售賣渠道。
奢侈品寄售店在海外發達國家早已興起。日本的柏歐福、美國的布法羅交易市場(Buffalo Exchange)等,都早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二手寄售品牌。布法羅交易市場在全美擁有33家連鎖店,其每年的利潤增長率都保持在16%以上。
寺庫的第一家門店開在北京建外SOHO,沒有廣告,沒有顧客,第一件寄賣品是李日學自己的包。為吸引客源,他一邊鼓動熟人,一邊通過參加紅酒、游艇俱樂部等高端消費者聚集的圈子活動,與花旗銀行、華夏銀行等高端俱樂部合作來拓展顧客群。口碑相傳,寺庫漸漸有了些名氣。
在寺庫寄售二手奢侈品,顧客需要付出一些耐心,因為有一整套的收貨流程需要經歷:復印委托者身份證、簽訂寄賣協議、鑒定商品、與顧客議價,之后進入到商品錄入、清潔保養、拍照入庫環節,最后才能進入實際銷售的平臺。一件奢侈品,經過鑒定,寺庫估價師會給出建議售價區間,一旦顧客目標價位超出建議售價過多,寺庫就會拒絕。
一直以來,保真和定價都是限制二手奢侈品流通的關鍵問題。李日學在庫會所設立了鑒定中心,有自己的專業鑒定團隊,團隊中的奢侈品鑒定師都具有國家認可的鑒定資質。鑒定團隊內部,還進行了腕表、皮具、珠寶等專業領域的細分。專業奢侈品鑒定中心的設立,解決了顧客對于非專賣店出售奢侈品的信任問題。
寺庫,不僅寄售奢侈品,還會買進二手奢侈品。顧客既是貨源,又是消費者,李日學稱之為“C2B2C模式”。艾瑞咨詢總裁楊偉慶評價說,寺庫成功繞開了奢侈品電子商務共同面對的貨源問題,從二手奢侈品交易尋求突破。這種零庫存的模式,也大大節約了資金成本。
通過對中國市場2005位高資產人士的調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周婷發現:資產為5000萬元以下的消費者是中國二手奢侈品交易的活躍人群,他們在購買二手奢侈品方面表現出了極強的意愿。他們對奢侈品牌的認識比較全面,有較強的品牌認同感,同時也會去淘一些有收藏價值的產品。
需求助長下,兩年時間里,寺庫積累會員50萬,其中活躍會員超過2萬。2011年,寺庫的營業收入達到兩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近4倍。2012年5月8日,寺庫中國完成第二輪融資,獲得來自全球知名四大國際基金總金額3000萬美元注資,此前,寺庫于2011年獲得IDG資本1000萬美元投資。
對于二手商品交易,中國消費者的認知還需要一個過渡階段。目前,寺庫只在北京金寶街和上海南京西路兩地設有庫會所,但成都、深圳等地已在布局之中。3月,寺庫還與新浪合作,開展奢侈品養護業務。占地2800平方米的奢侈品養護服務工廠也正在興建。不僅賺取寄售傭金,還要通過二手奢侈品養護等售后服務獲利,李日學希望將寺庫建成二手奢侈品鑒定、寄售、保養、配送的一站式服務供應商。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6月25日下午消息,淘米網(今日宣布,將于北京時間2012年7月25日上午10點半在上海市世紀大道8號上海國金中心二期26樓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召開年度股東大會。 截至2012年6月20日營業結束時登記在冊的普通股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寺庫:“倒賣”二手奢侈品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625/7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