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編輯推薦:對于賣家而言,信用評價體系讓其又愛又恨,這套體系能為之后的消費者指點迷津,但也會因一條差評功虧一簣。昨日記者獲悉,有消費者質疑部分網商,對中差評采取拖延、關鍵詞屏蔽等方式進行淡化。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稱,消費者在淘寶網購買商品后給予“中評”,但超過48小時后仍遲遲不生效,沒有顯示在網頁上。而按照淘寶網的規定,為給買賣雙方留出溝通時間,中評和差評會在48小時后生效。對此淘寶網客服相關人員解釋稱“因網絡原因系統有滯后性”。
消費者王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在百麗旗下鞋類B2C網站優購網上鞋城一次性購買了一雙女鞋和一件運動衣,由于鞋的做工用料與真品相比有很大區別,于是她在評價該商品時提到了對其真假的質疑,但是這條評價卻根本沒有在網頁上顯示,而其他商品的評價則順利“過關”。
據一位在淘寶上經營服裝品類的賣家介紹,淘寶上一個差評造成的好評率損失,需要幾十個好評才能彌補,且差評是“終身制”,影響銷量。對于大型B2C商城而言,即便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方面服務得再好,商品的真偽、質量存在問題,消費者也不會認可,所以把握住評價環節成為重中之重。
由于賣家對買家評價的重視程度已經近乎瘋狂,也使得一些人借機發財。在記者所采訪的13家網店全都遇到過惡意評價導致的勒索事件,勒索金額在10到20元不等。而日前在淘寶網上就曾出現多家專門幫忙修改中差評“提高口碑”的網店。將差評修改成好評或刪除的價格從5元到幾百元不等。這些店被曝光后已被淘寶強制下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分析師表示,電商平臺控制中差評是一個行業潛規則,多數電商平臺都曾經做過。電商平臺建設初期,會出現通過控制用戶對商品的負面評價來拉動銷售,這種信息不對稱短期內能幫助電商提高銷售,但從長期角度看其犧牲的是用戶體驗和自己的口碑。
原文鏈接:《網購評價作假成行業潛規則:中差評被屏蔽》
推薦閱讀
圖為美銀美林投資銀行部前董事蕢鶯春(TechWeb配圖) 【TechWeb報道】6月1日消息,今日有消息稱,美銀美林投資銀行原董事蕢鶯春正式加盟京東商城,負責京東商城上市事宜。 資料顯示,蕢鶯春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之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購評價作假成行業潛規則:中差評被屏蔽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604/6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