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團隊關于天貓平臺發展和運營方式的三個思考。
1 阿里巴巴一直有個口號是客戶第一,但是在這個平臺上,客戶里面有買家也有賣家,還有合作伙伴。究竟哪個客戶第一?
“對天貓而言,買家非常重要,但對買家服務的前提,是把賣家服務好。因為對買家的很多服務,不是由我們來完成,而要通過賣家來實現。所以你要讓商家具備更好的服務能力,制定更好的服務規范,最終才能把消費者服務好。”張勇說。
2 除了流量之外,天貓還能帶給這些商家什么?
張勇的答案是“服務體系和商家培訓體系”。“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不是B2C,而是服務于專業B2C的服務提供商。那你是否具備服務能力?”他自問道。
“單純比拼價格一定會弱化服務的附加值。但現在只是把貨輸入到這個平臺還不夠,交易完成后還有服務的問題。商家如果不能提供,我的共享平臺可以提供給你,而且還是第三方。這樣一個鏈條就串起來了。”天貓電器城的負責人滿樓說。
滿樓描畫的圖景是,由天貓來整合社會化的資源,整合完成之后,商家可以來選擇是否使用,或者使用怎樣的服務,“我可以選擇不提供這樣的服務,因為我覺得很麻煩;但是有人說我為了提升競爭力我就愿意提供。整個服務可以分出不同片段和層次出來。”而天貓要做的,則是在建立完這個服務體系之后,“用服務標準去引導整個上游商家不斷拔高自己的服務能力。”
他們還嘗試將自己收集到的互聯網數據傳遞給品牌商和制造商,以便使制造商能夠更好滿足來自互聯網上的購物需求。這個想法并不創新,他們能做的是:去實現。
“我們做過空調的團購、液晶電視的團購,都是先收集需求,然后把需求數據傳導到生產線。”滿樓說,“整個過程是,消費者需求信息傳遞到平臺,平臺整合之后傳遞給廠商,廠商15天內批量生產,然后運輸到我們的物流體系,發貨給消費者。”
3 運營流量的能力有沒有達到這個平臺和生態圈的要求?
“流量代表著需求,而供給則是符合需求期望的商品和服務。”張勇稱。因此,所謂流量運營,就是“供需匹配的關系”。而在天貓內部,“如何使流量匹配”也代替了之前經常會講到或被問到的“如何分配流量”。
2011年在內部討論時,他們提出要做“有厚度的B2C交易平臺”,以此來區分于淘寶網的廣度。“不是靠商品的海洋來完成,一定是有相對而言的有效邊界的。如果太寬的話,貌似是給消費者很多選擇,實際上是給他帶來更多選擇成本。他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購物過程。他在購物過程中的節點越多,等于冗余節點也越多。而冗余節點會帶來一些不好的體驗,會讓整個平臺服務的口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滿樓說。要做到厚度和減少購物時的冗余節點,就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處理來使得流量被更有效地引導和配置。
“這都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雖然有點虛,但它就是這么一回事。”張勇說。
此外,盡管從淘寶商城開始獨立為一家公司之后,張勇就在不斷強調“確定性”,但是他仍然認為,對于今日的天貓,其軟肋仍然是“商品和服務的確定性”,“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希望做好的一件事”。
“怎樣在一個開放平臺上做到確定性?這種確定性不是唯一性,是在多元情況下每一種情況的確定性。它不代表服務標準只有一種,商品只有一個層次,它可能是多層次的服務,多層次的商品,但是每一個層次就應該是這個層次應有的樣子。這是我講的確定性。”張勇說。
與此同時,和所有快速成長公司的CEO一樣,他要擔心組織的問題。聚劃算所出現的小二貪腐更是提醒了他這一點。
“我很慶幸我們只有1000人。”他說,自己難以想象如果現在必須去管理上萬名員工,他該怎么辦。“畢竟,他們是人,不是木頭,也不是棋子。”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消費是城市性格的一種體現。近日,淘寶網發布城市百態圖,以淘寶數據為基礎,通過分析各地女性的衣著特征,揭開每個城市女孩的生活狀態和內心的秘密。 數據顯示,廣東女孩每個月購買450萬件衣服,浙江姑娘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勇的天貓運營思考:買家賣家都是客戶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518/6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