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P中國商務信用平臺:近年來,發展迅猛的網購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物美價廉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據BCP信用投訴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3月15日,BCP信用投訴中心共收到有效投訴信息9100條,其中解決率接近100%,消費者滿意度接近90%。網購投訴仍然是總投訴的熱點區。網購訂單無故取消、發貨速度慢、訂單與實物不符、售后服務不及時、發票等問題成為網購投訴新特點。網購的“走紅”,離不開人們不斷發展的消費需求的推波助瀾。然而,如此充滿活力的行業,為何今年又“榮登”消費者投訴熱點“光榮榜”?
首當其沖的原因,應該是網購尤其是時尚網購太年輕,監管不“成熟”。網購網站的注冊管理較為薄弱,市場準入門檻低,網站經營資質良莠不齊。據統計,2011年中國僅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就達到4060億元。在火熱發展的同時,網購中出現的問題也接踵而至。由于網絡購物是一個新興形態,無具體法規可依,相關部門在對其的監管和責任界定上仍是空白。再加上,網購的消費者遍布全國各地,投訴時往往不能與經營者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門進行面對面溝通,只能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進行聯系溝通,這也使消委會對投訴方與被投訴方進行協調帶來困難。
另一方面,商家自律不佳,誠信度缺失也是造成網購糾紛的一大因素,誠信缺失,傷害的不僅僅是消費者,商家也會自受其害。再者,網購平臺三方合作不和諧,網購需要網上支付平臺、商家、供應商、快遞公司等各方面協調才能完成。要想消費者滿意,各個環節都要配合得當,出現問題了也要問責。不要一有糾紛,就像踢皮球般,商家推給快遞,快遞推給廠家,消費者的權益不僅沒有得到保護,到頭來只會讓“三個和尚沒水喝”,對誰都沒有好處。
針對以上問題,除了應針對網購的特征及容易引發的爭議,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外,引入信用認證機制也將對網購市場起到積極規范作用。
商務部也在《“十二五”期間加強商務領域信用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指導行業商協會在食品、藥品、屠宰等重點行業,電子商務、電視購物、電話郵購等新興業態,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投資及勞務合作、重點產品出口等領域,率先實行企業信用認證和等級評價。
為了更好地規范行業經營秩序,在商務部指導下,BCP作為專業的國家級第三方單位擔負起了推動中國商務領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工作。目前信用中心的工作集中在電子商務認證、信用投訴、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和建立信用數據庫4個方面。
記者了解到,BCP信用中心在出臺了電子商務認證規范一周年之際。共接受了上千家的網站報名申請,并對其中72家網站信用認證進行評估,包括騰訊QQ、拉手網等電商領域的大型企業。此外,BCP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創造了動態監管模式,能夠根據網站在經營過程當中的行為,時時調整其信用等級,進行有效的監督。
投訴無門、維權難一直困擾著中國消費者,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淡薄,間接助長了商業欺騙行為的囂張氣焰。行業人士認為,在逐步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同時,要切實提升維權機構的執行能力,做到真正有所作為。
對此,BCP建立了電子商務投訴中心,實行免費投訴、實名投訴與每訴必答機制。據數據顯示,經過第三方的BCP信用認證的網站投訴量過去6個月下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而解決滿意度率近100%;調查顯示,65%消費者的優先選擇有第三方認證監督的網站購物。對于網站看似被第三方機構監管,其實更是對消費者的一種透明宣傳。
電子商務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為保持健康的競爭環境,完善的信用評級系統正是發展所必須。信用認證及評級工作,不僅是對企業的監督,為消費者提供信用數據,更是為企業履行信用情況做的宣傳與鑒定。
推薦閱讀
這是一個牽涉至少數十億資金、自稱擁有遍及全國1000多萬會員的電子商務網站。在其高喊全球首創的創富新模式時,卻因涉嫌拉人頭、層層批發未來利潤,被質疑變相搞傳銷;網站拿還沒產生的利潤吸收公眾投資,涉嫌非法集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發展 引入信用認證機制勢在必行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320/4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