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消息,iPhone 4終于要來了。換個角度看,一年前和中國聯通合作引入iPhone 3GS是下好了第一步棋。如今,面對另外兩大運營商也先后對蘋果拋出了橄欖枝,中國市場的大門已經打開了。

讓我們暫時放下iPhone,看看蘋果在亞洲市場的表現。 毫無疑問,蘋果一直希望增加亞太市場的銷售額。在剛剛過去的蘋果第三財季中,蘋果的桌面PC產品(包括iMac、Mac mini、MacPro以及Xserve)銷量突破了100萬臺,實現營收13億美元;筆記本電腦產品(包括MacBook、MacBook Air以及MacBook Pro)銷量達到247萬臺,實現營收約31億美元,上述業績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到了33%。 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單就Mac系列來說,在整個亞太地區的銷量按年比增幅達到了 73%,其中在中國以及韓國市場的增幅分別高達144%及184%,而在香港地區的銷量也實現了翻倍。” 顯然,正是由于Mac系列產品在美國本土以外的市場,尤其是在亞洲市場的持續熱銷才得以支撐Mac電腦能夠在短短五年之間成就銷量增長了兩倍之多。 但業內都注意到,PC行業的增長已開始逐漸放緩。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成為全行業最關注的增長點。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出貨大約1470萬部,中國則約690萬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在歐美等成熟市場,電信運營商是行業的主導者。用戶入網時選擇兩年的合約計劃時,就可以相當低廉甚至0元的價格獲得一臺手機。但在中國,由于絕大多數的用戶都是預付費的用戶,選擇合約入網的用戶比例非常少。 不過中國市場的獨特性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首先是規模,中國14億的人口中,手機用戶剛剛超過了8億,龐大的用戶市場令任何廠商都不能忽視。而如此巨大的市場也催生了獨特的產業鏈。蘋果與運營商的取向矛盾 數字是最好的證明。iSuppli中國區研究總監王陽對網易科技表示:“從去年10月底到今年6月底,中國聯通累計銷售的iPhone大約在70-80萬部左右,同期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國內市場的水貨也有數十萬部,粗略的估算,今年上半年iPhone在國內的出貨總計應該在100-150萬部左右。” 而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國內3G用戶總數達到2520萬戶。其中,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共發展了1195萬戶新3G用戶,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有相當多的iPhone用戶并不是新增的3G用戶,他們只是在新購的iPhone手機上仍然使用原先到手機號碼。顯然,iPhone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并不高。 對蘋果來說,完成更多的出貨意味著更多的利潤。但對電信運營商來說,如何引導消費者通過更換iPhone并升級到3G用戶才是他們的目的。 矛盾也導致了一次著名的“烏龍”事件。8月9日,中國聯通正式發售8GB版本的iPhone 3GS。中國聯通入網兩年的捆綁合約價格是4999元,但蘋果在北京三里屯旗艦店的零售價只有3999元。1000元的差價放大二者最終取向上的差異。競爭對手優勢明顯 在運營商之外,iPhone在中國還有幾個強大的對手。首當其沖的就是諾基亞。 Canalys的報告指出,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第一大諾基亞獲得了76.9%的市場份額,分列榜眼和探花的摩托羅拉和三星只有慘淡的4.7%和4.1%。 相對應的,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前三甲是RIM、蘋果和HTC,三者的份額分別是32.1%、21.7%和14.4%。 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諾基亞早就被擠出了第一軍團。但在中國,蘋果要想在短時間內扳倒諾基亞只怕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使命。 諾基亞憑借著多年的渠道耕耘獲得了今天的遙遙領先,而在中國市場里,還有一家PC廠商的渠道在高效運轉著,那就是聯想。 聯想是不愧是最了解中國市場的PC廠商。4月中旬,聯想推出了基于Android的樂Phone手機,2599元的價格和iPhone最低3999元的價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犀利的價格沖擊二三線市場,再加上液晶屏廠商的缺貨,樂Phone也一度陷入了缺貨的“煩惱”。 事實上,渠道已經成為擴展中國市場份額的瓶頸,于是蘋果自然而然地把寶押在開店上。到明年年底,蘋果計劃在中國開設20個Apple Store直屬專賣店,到2012年底,這個數字還將提升至25個。 開店是個好辦法,直接出貨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對提升中國市場的份額有直接的幫助。但這個方法能增加iPhone在中國的出貨么?
推薦閱讀
蘋果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19.2%
[db:內容簡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hone 4:敲開中國市場的蘋果
地址:http://www.brh9h.cn/a/apple/2013-07-05/277682.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