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首屆)“互聯網+交通出行服務”論壇上,高德集團總裁俞永福表示,在智慧交通領域,高德地圖已經同時成為用戶、應用、汽車、交警四大群體的標配。憑借在上述領域的積累和大數據優勢,高德地圖將致力于推動“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交通大數據生態,幫助城市互聯網+交通建設告別局域網+,打造城市交通大腦。
據了解,近日高德地圖發布了《2016年中國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互聯網+交通”項目在國內快速鋪開,尤其在一線及二線省會城市發展迅猛,從而帶動了二三線城市的全面快速發展,預計未來幾年“互聯網+交通”的落地發展速度和規模都將會爆發式增長。
俞永福認為,這說明在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浪潮中,“互聯網+交通”無疑占據了排頭兵的位置。但與此同時,他也表示,即使在互聯網+交通領域,同樣面臨局域網+的問題。而局域網+形成的數據孤島,讓今天的智慧城市服務就像一個人的肢體,有神經但缺乏中樞,其本質問題是底層大數據沒有打通。
“要形成城市交通大腦,關鍵是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數據生態,即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交通管理部門都成為同一個大數據系統的提供者,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交通管理部門,也都成同一個為大數據系統的受益者。”俞永福表示。
據介紹,“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數據生態已經應用于高德地圖產品的實際應用當中。比如,高德地圖通過用戶出行大數據與交通管理部門大數據融合的實時交通大數據結果,實現了躲避擁堵功能,為用戶節約了大量出行時間。
俞永福認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交通大數據生態系統發展到極致,就將形成未來交通的終極形態——城市交通大腦。屆時所有道路、車輛、乘客信息都將接入交通大數據系統,采集、調度、管理等都由交通大腦指揮完成。如果未來城市交通大腦能夠成為現實,則城市的出行效率和道路安全程度都將大大提高。
根據高德地圖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高德地圖總共擁有超過7億用戶;2015年9月份,高德地圖實時交通信息服務已經覆蓋全國,目前全國共有超過360個城市上線了高德地圖的實時交通服務。
除此之外,高德地圖也在打造行業生態。目前,高德與全球30余家車廠提供包括地圖數據、導航引擎、交通信息在內的相關服務。此外,高德正在為用車和等多個行業的應用提供定位、出行服務。
俞永福介紹,高德地圖開放平臺服務覆蓋超過30萬手機軟件,每月有超過9億部設備使用高德位置服務,其中在神州、滴滴等出行應用領域,高德地圖的覆蓋率達85%以上。
另外,俞永福還稱,高德地圖也在促進與交通管理部門的大數據共享和融合,目前已經與超過40家地方交通管理部門達成了戰略合作,與超過70家地方交通管理部門達成了業務合作。(完)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清華學子,那么這兩天一定被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園宣講刷了屏!9月26日晚,華為常務董事、CFO孟晚舟現身百年清華大禮堂,與800多名學子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思想對話。這>>>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43/30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