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佩戴著“谷歌眼鏡”
極客們期待已久的高科技新品,被時尚設計師和模特嘗了鮮。
紐約時裝周上,除了那些妍艷的時裝之外,“谷歌眼鏡”是媒體追逐的另一個焦點。在黛安·馮·弗斯汀伯格(Diane von Furstenberg)秀場上,模特和設計師黛安無一例外都帶著這種碩大、透明的彩色眼鏡,在臺前臺后、人群中“滿場飛”。“其實,我們在用‘谷歌眼鏡’記錄T臺上的一切,之后,這些視頻會被綜合在一起,剪輯成紀錄片。”走秀完畢,黛安終于對媒體如實相告。果不其然,不久,一段用“谷歌眼鏡”拍攝的秀場“紀錄片”出現在網絡上。
“網絡上對谷歌眼鏡最通俗的解釋,是戴在臉上的iPhone。其實,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正確。”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取代了品牌設計總監,出人意料地與黛安攜手謝幕,成為最近備受關注的人物。他在接受國外媒體采訪時,揭示了“谷歌眼鏡”成為時尚利器的秘密。
事實上,“谷歌眼鏡”是科技界研究多年的“現實增強技術”(Augmented Reality)的產物。科學家最初研發這種技術,是希望通過各種形式的智能終端,讓現實生活的環境與虛擬世界中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以實時疊加的方式,出現在同一個畫面或者空間中,彼此之間打通“任督二脈”,能夠互相“交流”、影響,發生作用。日本動畫片《名偵探柯南》中,阿栗博士為柯南制造的眼鏡,和“谷歌眼鏡”頗為相似。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拿它與iPhone相比,就是折煞了其技術含量。不過,“谷歌眼鏡”構造也算不上十分復雜——右眼的鏡片包括一部微型投影儀和一個攝像頭。此外,眼鏡上還巧妙隱藏著各種傳感器、存儲介質、傳輸介質、麥克風、喇叭、陀螺儀。觸控板則被安排在了鏡框上。投影儀能在鏡片上投射虛擬數據,攝像頭負責采集現實數據,其他設備各司其職,將虛擬和現實交互在一起,把一切記錄下來。
盡管“現實增強”技術要完全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將在明年上市,售價1500美元的“谷歌眼鏡”并不是沒有競爭對手。日本NEC利用Brother公司類似的技術,也開發出與之原理相仿的“眼鏡”。
讓謝爾蓋得意的是,現在,谷歌眼鏡拍攝的秀場紀錄片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就其知名度來說,已經遠遠把競爭對手甩在身后。“也許,谷歌想趁著時裝周的契機,讓眼鏡最終成為時尚界,乃至普通大眾的日常裝備。”有國外時尚媒體這樣推測。而傳媒巨頭默多克,則在Twitter上發表評論,把谷歌牽手黛安的做法,稱為“天才之舉”。
不過,谷歌對“眼鏡”的宣傳遠不止于此。之前,公司已經安排了工程師戴著“眼鏡”,記錄高空跳傘的景色,已經引起了不少男性的關注。其中,一些好事的“極客”也在網絡上展開“谷歌眼鏡”的質疑,“佩戴者必須用右眼球盯著鏡片上方的投影儀射來的微光,才能看清虛擬的數據,這樣很可能會在像跳傘、走秀的活動中分散佩戴者的注意力,帶來潛在的危險。”要像iPhone一樣,成為生活中人手一部的時尚裝備,“谷歌眼鏡”究竟還有多長的路要走,仍是個未知數。
推薦閱讀
導語: 在云計算和大數據這兩股潮流的沖擊下,當前的計算技術和產業模式正在發生巨大變革。這種革新的浪潮將影響移動應用產業的未來形態。百度云三重奏正在順應趨勢,打造下一代移動應用的發展環境。 在2012百度世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921/8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