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似乎很悲壯。路易斯·貝迪吉安7月6日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發表文章《中國能在10年內控制蘋果嗎?》:“中國企業將繼續敲詐蘋果。”
蘋果被敲詐?在中國遇到刁民?路易斯寫道:“每個人都想要一片蘋果,中國卻想要整個蘋果派。蘋果支付了6000萬美元以解決與一家中國公司之間在iPad商標問題上的爭端。有專家對《華爾街日報》說,蘋果輕易脫身了,因為這家公司原本可能被迫支付高達4億美元。但蘋果本不應被迫支付任何東西,更不用說要支付幾億美元了。這家公司2009年從唯冠的一家子公司手中合法購買了iPad商標。當iPad在全世界取得成功之后,唯冠又聲稱對方違規,稱商標轉讓不包括中國大陸。而一家中國法院也贊同唯冠的說法。”
這家法院是深圳中院。2010年,蘋果在深圳中院起訴深圳唯冠,要求確認蘋果為iPad商標專用權人,被駁回。背后的故事是:當初蘋果通過IP發展公司以3.5萬英鎊的價格從臺灣唯冠購買iPad商標時,并未意識到臺灣唯冠無權處置深圳唯冠的資產,而深圳唯冠日后提出,在中國大陸它握有iPad商標的使用權。
有人認為,蘋果只是犯了個小錯誤,是“一個不起眼兒的瑕疵”。但瑕疵就是瑕疵,不起眼兒也是瑕疵,一個老鼠洞也可能壞了一條大堤。
1995年中國正在談判加入WTO,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屢屢被西方國家當作掣肘中國的武器。在3月的全國兩會上,一美聯社記者毫不客氣,舉著一張在中關村買的光盤詰問:這是什么?是偷竊!那時,橫不能說,這是“一個不起眼兒的瑕疵,是臨時工干的”吧?
今天唯冠也用不著客氣。如果說,蘋果上了唯冠的當,那也只能自責:蘋果養那么多律師是干什么的?怎么就那么不盡責?不應付出代價嗎?
2012年1月5日,蘋果公司上訴至廣東高院。3月,蘋果CEO庫克來華,遍訪中國高層。新聞報道鶯歌燕舞語焉不詳,但明眼人都知道,庫克為iPad商標而來。此時,庫克可不是被人亂啃的可憐的蘋果,而是位尊勢沉——有幾個老外能上央視新聞聯播?同時,蘋果的朋友們,比如它的代工廠富士康,郭臺銘本人也積極游說。
果然有了成效。法院積極促使調解,7月2日深圳唯冠與蘋果達成協議:iPad商標歸蘋果,深圳唯冠獲6000萬美元。
按照路易斯的說法,“蘋果本不應被迫支付任何東西”;但庫克一定認為花6000萬值,用蘋果在中國一天的營業收入,就能掃清新一代iPad進入中國市場的道路,賺更多的錢;但這6000萬美元與深圳唯冠的預期相差甚大,它最初提出的和解金額是4億美元:深圳唯冠欠債總額高達4億美元,其中中行、國開行、民生銀行等8家銀行的債權為1.8億美元,200多家供應商的債權為兩億美元。
說庫克位尊勢沉,是因為他得到了這個特別的和解結果,這要破掉一個大障礙:唯冠的資產只剩下iPad商標,早已被中行等數十個債權人申請查封,深圳唯冠無權單獨與蘋果簽和解協議。蘋果6000萬美元的和解費,并未得到所有債權人的認可,也無法兜住4億美元的債務。如此結果往大里說,銀行多是國有資產,國有資產有流失的嫌疑;往小里說,作為銀行股東,或銀行存款人,誰都有權問一聲:憑什么損害我的權益?
有人罵唯冠獅子大開口,是刁民。如此說來,銀行是,小股東和存款人是,深圳中院也是。又想起了王海,當年他也被罵刁民。現在看,如果“王海們”多一些,是不是蘇丹紅、三聚氰胺、毒膠囊就會少一些?
正此時,江蘇雪豹公司也在起訴蘋果商標侵權,索賠50萬元。這回中國人不應算刁民吧?沒有獅子大開口吧?2008年10月,蘋果公司曾申請撤銷雪豹公司注冊的“雪豹”商標,被國家商標局駁回,但2009年蘋果公司仍然發布了以“雪豹”命名的電腦操作系統。不料,與法院的先揚后抑相似,國家商標局也改口了,據傳2011年11月16日,雪豹公司收到了國家商標局撤銷其第九類“雪豹電器”注冊商標的決定。
這背后是否與庫克有關?當然,庫克不是刁民,只是位尊勢沉。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安)
推薦閱讀
文/王杰聰 想像一下,你的iPad待機畫面中,每一個應用都在同時運行,并有一個較大的方塊來顯示相應的最新訊息,有朋友的最新狀態、天氣、喜歡的球賽新聞、所持有的股票漲幅、郵件等等。這就是微軟用Windows 8所帶來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路易斯:中國企業將繼續敲詐蘋果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711/7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