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配圖:中國企業家網)
【中國企業家網】(編者按)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李東生認為客觀認識情勢,是一個管理者成功的基礎。不少創業者和創業團隊,在初期是十分務實的,對人事時勢的分析客觀中立,于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但往往上了一個臺階,這個時候的主觀就壓過客觀了,這樣做出的判斷就容易出錯。所以,管理者要腳踏實地,不能霧里看花。
以下為李東生的經典語錄部分整理:
1、怠惰習性和僥幸心理是自制力的兩大敵人。打不敗這兩大敵人,是無法獲得自律和增強自信的。
2、人總是愛美嫌丑,愛賢厭愚的。不過作為領導者,不可能所有下屬都是自己所喜歡的,即便自己喜歡的人所做的事情因為未必都能讓自己滿意。所以“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讓美丑賢愚都能有平衡互益才好。能否做到,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就看領導者的“德量”了。
3、多年前就有雜志調查發現,中國首屆一百名優秀企業家所代表的企業,十年后存活下來的只有15%左右。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企業,能夠實現持續發展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企業體制或領導人觀念未能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發展的要求,在經營管理上缺乏變革創新,從而在競爭中逐步喪失自己的優勢。
4、很多人認為做基層工作沒有機會,實際上這是極好的機會。如果沒有基層執行經驗,很難對一線市場情況作出判斷和決策,并指導下屬工作,怎么升到高層做管理?所以有過多部門執行經驗的人更適合做管理者。 戰國時期的趙括如果從士兵做起,親眼見到戰斗慘烈,便不會輕易紙上談兵,并有可能成長為將才。
5、最近看到外國元首頻繁訪華,不少國家來訪都是該國企業界推動政界領導人,可見在很多國家政治是服務于經濟的。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來到中國淘金,在很多領域(如日用化工等領域)兼并了不少民族企業。我們政府也應更積極扶持民族企業到外國開疆拓土,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趨勢。
6、壟斷排斥自由競爭,實際上也是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通過保護主義強大起來的企業和國家。墨西哥就是例子,它堅持了50年的國家保護主義,最后導致連進口所需要的產品都買不起。最后民族企業也紛紛倒閉。這種前車之鑒值得我們深思 。
7、我以前提到過,服務業最核心的就是抓好“標準”二字,若中國服務業能夠通過開放合作,引入標準,不斷細化,則以中國人的吃苦耐勞來說,反而又能夠發揮執行優勢了。海底撈的成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8、當人們都在關心高考的時候,一項打工者調查出爐。7成北京90后新生代打工者不相信“高考改變命運”。他們認為,不是只有經歷過高考的人才是成功的,憑自己的雙手和本事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現,仍然有希望獲得成功。這是值得稱贊的自信,通過社會的高考也很重要。
9、記得很多年前,比爾蓋茨說:“我的企業離破產只有12個月”。意思是,如果企業沒有不斷創新進步,也許一年后就不能生存。一個在國際信息業執牛耳的企業尚且居安思危,何況我們呢?
10、日本重視教育,甚至把小學教育視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對教師的尊重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因為有這種文化,國家不會不強大。相形之下,我們的教師待遇過低,社會尊師觀念不足,特別是鄉村教師。五年前,華盟基金設立了鄉村教師燭光獎,每年頒給200名鄉村教師,至今已經獎勵了近1000人次。
11、客觀認識情勢,是一個管理者成功的基礎。不少創業者和創業團隊,在初期是十分務實的,對人事時勢的分析客觀中立,于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但往往上了一個臺階,這個時候的主觀就壓過客觀了,這樣做出的判斷就容易出錯。故管理者要腳踏實地,不能霧里看花。
12、管理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任何團隊都有其特定的應用領域、局限性和特殊困難。且時代不同,企業管理也要受市場變化、文化變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相信每個管理者都在尋求理想管理和實踐局限的平衡。沒必要糾結,這本就是管理的自然狀態。
13、跨行業嫁接正對大多數產業產生深刻變革影響。20年前我們從未想到計算機軟件產業今天會如此深刻的影響手機業和家電業,而今都發生了。現在家電業和家居產業都有融合的趨勢。未來家電業會不會與醫療產業、教育產業發生聯系?在事物未出現時看到它,這才叫做慧眼。
14、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研發能力,管理水平還是技術創新等,都是靠人來實現的,而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受其價值取向引導的,人的價值取向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廣泛文化的影響的,這就迫使我們對文化的作用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TCL國際化步入正軌的今天,這種思考更為必要。
15、強生公司前CEO曾說,成長是博弈的游戲。這句話可能會受到學術研究者的批判,但還是有些實際的智慧。企業的突破性成長往往是在擺脫困境、抓住新的戰略機會中實現的,此時勇氣就是成功的前提。不論多有把握,也沒人能預知未來。(以上語錄均摘自李東生個人微博)
推薦閱讀
【賽迪網訊】6月18日消息,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何京翔日前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軟交會上接受賽迪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用戶為中心,軟硬結合將會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同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CL李東生:壟斷排斥自由競爭為保護主義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618/6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