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編輯推薦:夏普株式會社首席常務執行董事、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菅野信行5月31日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夏普正通過減少庫存、加強成本控制等方式來減少虧損,而與鴻海的合作將強化公司成本競爭力。他同時指出,夏普一直堅持從液晶面板到彩電整機的生產方式,在如今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這種垂直產業鏈模式已經達到了極限,需要加以調整。
三大措施應對虧損
中國證券報:夏普2011財年銷售收入305億美元,同比下降18.7%;凈利潤為-46.6億美元,創下公司自1912年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年度虧損。其原因何在?針對這一局面,夏普會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
菅野信行:2011財年,日本幾家電子企業虧損額都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占到銷售額半數以上的日本市場受到“六重苦”的影響。日本產業界的“六重苦”之說,是指產業界面臨的六種結構性困境,包括日元升值、勞動政策、法人稅負、貿易自由化遲滯、減排壓力、電力短缺。具體到夏普而言,則是在上述的經營環境之中,公司難以及時應對,自身優勢也難以發揮。
針對上述困境,夏普正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首先是持續推出獨有性產品,包括中小型液晶面板、凈離子產品等。其次,是對一些產業進行大幅度改革,包括大型液晶顯示面板、太陽能電池,以實現生產體制的最優化,比如全球首條10代線工廠開始向60英寸以上液晶轉型。第三,是強化財務制度,盡量減少庫存。
中國證券報:在夏普巨虧之時,宣布與臺灣鴻海集團進行股權合作,向后者增發募資670億日元,同時,將10代線工廠37.61%股份轉讓給鴻海。雙方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能夠幫助夏普扭虧么?
菅野信行:通過與鴻海的合作,將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夏普在品牌、產品研發方面的優勢,與鴻海的生產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相結合,建立全球水平的戰略聯合,進一步提高成本競爭力。
在液晶顯示產業,夏普從上游的液晶面板到下游的液晶電視整機都有生產,這種單打獨斗的垂直產業鏈模式已經達到了極限,在當前的全球競爭環境下,我們需要改革。目前,全球性競爭進一步強化,市場環境更加嚴峻,產業之間各個企業的合作層出不窮,我們此次不為國籍和行業所限,與鴻海的合作,就是希望發揮雙方優勢,構建全球性競爭力。
原文詳情:《夏普中國董事長: 彩電業垂直產業鏈模式達極限》
推薦閱讀
曾經是國美的第四號人物,孫一丁既往的職業生涯并不缺乏光環與關注,但黃陳之戰,致使他一度沉寂,并在業內消失。孫一丁如今的轉型,是在資本助力下完成的。良好的職業口碑,往往也會成為冰冷無情的資本眷顧的對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夏普中國董事長: 彩電業產業鏈達極限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601/6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