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祎(TechWeb配圖)
劉佳
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祎要攪局智能手機市場了。
5月4日晚,他在微博上宣布“一個重要的決定”:360要進手機市場。他說,公司作為開放平臺,未來不做硬件,而和國內外廠商合推多款零利潤特供機。
這像是360在PC互聯網時推出撒手锏“免費”模式的延續:終端廠商提供“硬件零利潤”或者“接近成本價”的定制手機,由360直接供給用戶,再通過流量變現轉化為收入。
不過,互聯網企業跨界做手機已不新鮮。小米、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盛大先后切入手機領域或與手機商合作推定制機,但多數實際出貨不樂觀。
不按牌理出牌的周鴻祎成功幾率有多大?
免費口實之下
高質低價的智能手機生意不好做。
聽聽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的抱怨。他說運營商采購千元智能機,華為如果采用一定質量標準的器件及方案,加上專利費,其成本比對手至少要高20美元,只要華為去做,就面臨虧損。
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也曾表示,要想保證用戶體驗,HTC研發和生產無法做到1000元價格水平,推出近2000元手機已算最低端。
周鴻祎打法會有不同嗎?他說,花了半年時間,初步理清360手機商業邏輯。“無論是互聯網廠商做手機,還是手機廠商做,最后都是通過互聯網增值服務來掙錢,而不是靠賣硬件去賺一次性的錢。這一趨勢未來一定是個大方向,但這需要勇敢嘗試和探索。”
他說,360手機將“避重就輕”。阿里優勢在電商和云計算能力;百度有搜索和技術解決出入口問題;小米像賭博,但雷軍硬著頭皮上,而且成功了。但360 不是自己做,而是和終端商合作,在手機商和用戶之間打造平臺。
但他并沒解釋360手機具體信息及售后服務做法。艾媒咨詢董事長張毅表示,360應類似以近零利潤價格包銷知名手機商定制機,低價獲取用戶,抓住移動互聯網入口,獲得收益。
此前,360已在移動互聯網布局多時,推出了手機瀏覽器、手機衛士等系列移動應用;年報顯示,其手機開放平臺有超過20萬款應用。
張毅說,掌握硬件的360,在商業模式方面想象空間很大,除內置系列移動應用外,或將在移動廣告、手機游戲、本地化O2O電商行為等方面帶來變現機會,移動安全最終可能只是噱頭。
但路不好走。以蘋果為例,盡管應用商店匯集全球最好的應用,并與開發者分成,但應用商店帶來的利潤少得可憐,仍靠iPhone、iPad等硬件產品。
“輕重”博弈
360曾憑借免費殺毒軟件改變市場生態,這次復制免費模式又能掀起多少波瀾?
互聯網分析人士曲曉東認為,周鴻祎通過免費方式將手機推薦給用戶后,將通過流量轉化為其他收入來補貼硬件成本損失,這做法有競爭性、侵略性。
但周鴻祎說現在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做出性價比、用戶體驗最好的智能機。“做不到這個,其他的想了也是白想。”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機商負責人說,360的做法理論上行得通,具體操作起來不好說。他認為,目前手機商硬件方面仍有利可圖,如果360按成本價甚至賠錢銷售,將攪亂市場價格體系,手機商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易觀分析師王穎表示,對終端廠商而言,定制機不是自有品牌“親生子”,無論出于主觀還是客觀實力,技術研發和渠道占用方面,未必會給定制機太多資源。
這是一場“輕公司”和“重公司”博弈。從移動增值服務賺到錢的是互聯網廠商,終端制造商未必愿意拋棄硬件利潤,這要雙方尋找平衡點。
奇虎360已上市,它要考慮投資回報率。張毅認為,與當年PC殺毒軟件業主要以人力和帶寬成本為主不同,手機領域還涉及到硬件成本,這種零利潤模式能否賺錢,會有多少手機商愿意加入,股東是否買賬,目前難下結論。
而360的對手不少。小米手機發貨已達180萬臺,每月50萬臺以上;阿里云手機也在低價搶市;HTC與新浪微博、騰訊、人人推出多款定制機,百度聯手戴爾……張毅預計未來互聯網手機競爭將拼血本。
推薦閱讀
千龍互聯網 5月9日訊,根據香港稅務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去年度納薪俸稅最多的十位納稅人一共交了五億港元稅金。其中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排在第一位,交稅高達7900萬元。 騰訊總裁劉熾平 按照劉熾平繳納的稅款推算,他去>>>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510/5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