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豪
創業ID
創業者:王雨豪
創業時間:2011年中
創業地點:上海
商業模式:模仿美國bump推出名片碰碰產品,做電子名片交換。當用戶達到一定量后,名片碰碰不排除以新型獵頭的模式盈利,為中小企業主推薦合適人才收取費用。
不需交換紙質名片,不用開啟藍牙,也不用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只要雙方碰碰手機或搖搖手機,就能實現自動交換電子名片。交換來的名片可以選擇存在通訊錄里,也可以放在本身程序自帶的交換記錄里。它的名字叫做“名片碰碰”。
2011年中,王雨豪的名片碰碰上線。自大學開始,他便間歇性微創業的連環創業,最新的名頭是上海即略網絡科技總裁。而此次,他盯上了移動互聯網,把著眼點放在了司空見慣的名片上。
現在,這位自稱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喜酷石、賞奇文的家伙經常把一句俏皮的話掛在嘴邊,人生若只如初見,何必記得帶名片?
拒絕復制
有人說,名片碰碰是一個山寨產品,模仿的是美國一款名為“bump”的移動應用程序,用戶使用該公司的服務,只要一起輕拍自己的手機,就可以相互交換聯系信息和其他數據。不過,在王雨豪看來,bump的確為自己提供了一個靈感,名片碰碰與bump是從同一個功能出發,但也有自己的差異。
“如果說bump在美國是橫向發展,那么名片碰碰在中國則更偏向于垂直化。”王雨豪說,bump在美國實際上是順著陌生人通過通訊錄,彼此認識、分享信息文件、彼此建立社交關系,使得它在業務上可以橫向擴張,有成為大佬的可能,但在國內,互聯網領域有幾座大山,好的創業方向下手時需避開巨頭鋒芒,做差異定位,只能專注垂直。“以名片碰碰為例,我們只專注在商務社交領域。”
因此,與bump龐大的野心不同,名片碰碰則是故意把產品做 “小”。比如,在前期,名片碰碰只在電子名片交換這個功能上死磕,解決用戶手機聯系人信息分享的需求。“用戶并不關心創業者的野心,而是關心你能幫他解決什么問題。”他說,現在不少創業者喜歡一上馬就鋪開攤子,小腳穿大鞋,而名片碰碰更愿意從小切入,做深做透。
事實上,回到產品本身,名片碰碰做“小而美”型企業的定位可見一斑。比如,它增加了多人交互、交互地理位置記錄等功能,同時還解決了bump交換過度依賴w ifi網絡的問題,與bump相比有諸多改進。
雖然專注商業社交,但垂直市場并非沒有誘惑力。
王雨豪自己曾算過一筆賬,如果國內粗略計算有1億人印制名片,每年用在名片印制上的花費大約是50-100元,這就是一個接近百億元的蛋糕。如果名片碰碰成功了,可以說是干掉了傳統的名片印制行業,同時公司的價值也產生了。
“一張名片能值多少錢?我開價100萬美元。”去年7月,在一本知名雜志和央視舉行的互聯網創新大賽上,王雨豪在臺上吆喝,而在他對面,坐著來自紅杉資本、 ID G、鼎暉等知名投資機構的代表。最后,名片碰碰以100萬美元、15%股權的叫價得到了在場的紅杉資本、貝塔斯曼、鼎暉、網龍、ID G等五家風投在投資意向書上的簽字。
商業模式欲靠近“獵頭”
不久前,名片碰碰與三星合作開發的4.0版本上線。其中,這個版本有一個名片交換的重要功能,模擬現實中人們交換名片的過程,用戶通過單手指或者雙手指向上滑動電子名片“飛”出去,即可完成電子名片的快速交換,當對方名片達到自己手機上時,也會有對方名片“飛”過來的感覺。
之所以強調模擬現實商務社交中交換名片的場景,其實背后隱藏著王雨豪的一番苦心。
原來,當名片碰碰推出后,在獲得用戶認可的同時也不乏質疑,多少年來,商務社交中交換紙質名片是一種禮儀,而且這本身也是一種社交文化,如果以一款交換電子名片的程序來代替,似乎總是缺少了一絲實際名片交換時的體驗,也似乎取代不了傳統名片交換的文化。對此,王雨豪的看法是,在中國名片交換的需求巨大,甚至遠勝于西方社會,只要聚焦于這個需求的滿足就足以聚集海量用戶,構建起用戶數門檻。“現在我們推出過4個版本,每個版本越做越簡單精致,會融入現實交換名片時的感覺。”他說,名片碰碰與三星合作,已被對方大力推廣,現在正與英特爾的手機合作,亦會獲得推廣。去年6月,名片碰碰上線,僅過了30天,總下載量超過10萬。現在,其用戶量超過200萬。
不過,對于即略來說,一款交換名片的程序是否足以支撐起商業運作,無疑是挑戰。其實對不少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程序開發者而言,盈利都是求而不得其法。王雨豪似乎不太在意一般流行的廣告植入收費等盈利渠道,他心中另有盤算。
“名片碰碰做的是商務社交,當達到一定量級別,我們完全可以把用戶和中小企業綁在一起,網站扮演著類似獵頭的角色。”王雨豪說,去年下半年,為了找尋人才,他自己向獵頭公司支付了大約35萬元費用,這個過程給了他很大啟發,名片碰碰做的就是經營人脈圈子的事兒,而且用戶基本是中高端用戶,當名片碰碰的用戶足夠大,自己就可以為中小企業主服務,為他們找尋合適的人才,并且收費。甚至用戶也能通過經營自己的人脈圈子,與名片碰碰實現分成。
連環創業客
王雨豪是個典型的愛折騰的人,從2003年就開始持續創業,是個連環創業者。比如,2003年他創辦雷珂照明科技公司,后來又創辦雷珂生物科技公司。不過,直到2008年,他創辦即略網絡科技公司,才轉到了互聯網行業。
即略最早推出的一款產品是即時客,獲得了200萬元的天使投資。它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即時信息發布和查詢的微博客,類似于T w itter。這意味著,王雨豪推出微博業務早在新浪之前。其實,當新浪推出微博業務尋找負責人時,王雨豪就被列入獵頭的推薦名單中。
不過,王雨豪最終沒有選擇新浪,也沒有繼續需要極大資金量的微博業務,轉而尋找新出口,bump正好為他提供了靈感。“名片碰碰如果是菜刀,它可以看家護院,也可以拿到廚房切菜。我的看法是,無論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到極致。即便是做菜,也要做自己擅長的菜系。”他說。
推薦閱讀
富士康總裁郭臺銘 郭臺銘與富士康工人同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富士康員工結束臺灣游,返回大陸。 昨日,富士康兩百余工人參觀富士康臺灣總部,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與員工同臺歌唱《相親相愛一家人》。郭臺銘稱,組織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王雨豪:名片碰碰的背后故事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430/5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