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劉曉忠
近日,針對有人大代表提案“三公消費禁喝茅臺”,茅臺總經理劉自力以“三公消費應喝什么酒”回應。一石擊浪,這一反詰式回應頓時被輿情冠以“囂張”。
坦率而言,人大代表質問三公消費喝什么無可厚非,但以禁喝茅臺的特指來發泄“公憤”,則有公器私用和公私失范之疑。盡管其本意是規范三公消費,強化預算約束,但禁喝茅臺混淆了三公消費與茅臺間的公私邊界。
事實上,正是當前在財政預算軟約束等下,三公消費選準茅臺,才推高茅臺市價,加劇三公消費亂象,而非茅臺成為三公消費之暢銷品而導致三公消費失控。進而言之,當前公權消費市場出現了典型的失范特征:政府與國企在國民收入中比重上升,支持該市場增量擴展;預算軟約束使公權市場對公權消費品缺乏價格敏感度,如茅臺等價格的貴族化;而權力的可自由裁量空間則使公權消費品呈放射狀態,除公權消費市場外,公權市場偏好品衍生到商務等消費市場,如私人部門為避免公權自由裁量之傷害,被動消費公權市場必需品的茅臺等。
具體而言,目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過度向政府和國企傾斜,在預算軟約束下,政府和國企消費市場既成長快,又缺乏價格敏感度,同時致使國內市場人為割裂成公權消費市場和私人消費市場;因此,在居民最終消費占比持續走弱下,企業要有效分享經濟增長收益,無疑需有效參與公權消費市場,如成為公權市場特供,或爭取家電下鄉或汽車下鄉等財政補貼優惠等。如有關數據顯示,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總支出比重呈不斷上升之勢,如1985年這一比例是6.52%,而至2006年則達到13.95%,而且近年來隨著政府財政收入超越式增長,2008年以來凸顯的國進民退,公權市場消費成為了推動內需增長的主要力量。是為當前各類企業打著人民大會堂制定消費商品等開拓業務之緣由。
鑒于此,三公消費禁喝茅臺,禁的是茅臺而非三公消費。因為即便當前禁止三公消費喝茅臺,公權市場也會出現茅臺替代品,像劉自力所言“不喝茅臺,難道喝拉菲”?
與此同時,茅臺之于公權消費市場,充其量是被公權市場選擇的一個載體而已,且其客觀上充當了對公權進行市場賦值之功效。應該說,用成本來反詰茅臺定價過高令人匪夷所思。殊不知,高價茅臺首先反映茅臺在公權消費市場的稀缺性,而這種稀缺性最終要么以限量供應真茅臺表現,要么以假茅臺沖擊公權市場凸顯,抑或以價格上漲形式實現。其次,茅臺價格上漲屬于市場對公權的賦值,即鑒于茅臺在公權市場的地位尚缺乏有效的替代品,茅臺價格的上漲本質上也是公權價格的上漲,是為公權消費市場以能弄到真茅臺顯示地位之緣由?梢,用成本反詰茅臺定價過高恰反映思維偏見。
推薦閱讀
收購鑫飛鴻就是一次賭博,做生意都是這樣。3月12日下午,消失了數日的星晨急便董事長陳平終于拿起話筒,接受了本報記者近兩小時的電話專訪。在不少接近陳平的人的眼里,陳平就是一名賭徒,但當 賭博二字從他自己口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公消費”讓茅臺成為奢侈品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313/3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