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訊】阿里巴巴日前公布了其私有化價格13.5元,較2月9日停牌前的最后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和上市發行價持平。
分析人士預計,受此超預期溢價刺激,該項私有化要約很有可能成功。JP摩根認為,私有化會使得股東不必面臨該公司新商業戰略引發的風險。敦沛證券認為,考慮到阿里巴巴的收入預期及市場的表現,投資者要拒絕這一收購需要很大勇氣。
但也有個別言論人士提出爭議,指阿里巴巴以發行價完成私有化,相當于五年使用十幾億美元無息貸款,而上市后被套的股民不得不忍痛割肉,也讓此前高價介入者失去了分享阿里未來的機會。
投資界人士評價稱,持此種言論者很草率和無知,完全不具備證券操作的基本知識,就如同相信股市只漲不跌一樣,忽略了股票投資不是把錢存銀行,而是有內在風險的,從來在股市上,真正應該強調的恰恰是“買者自負”的意識,投資者需要為自己的投資判斷負責。
信誠證券劉兆祥就指出,表面看只是發行價收回,何況這中間還分發了兩次股息。考慮到當年上市恒指處于30000點水平,隨后一路下行最低至10000萬,現今僅維持在20000點水平,如果投資人買入其他股份,恐怕將損失三分之一的本金。
交銀國際互聯網行業分析師谷馨瑜表示,市場上對阿里巴巴未來2至3年的盈利能力不是特別看好,對股份定出的目標價普遍介于9至10港元之間。
有分析師指出,按此情形,如沒有私有化舉措,現有股東可能要么繼續持有至5年乃至更長時間,要么以不足10元價格斬倉,損失更大。即使對個別高位買入的股東而言,此次私有化也是一次止損的機會。
訊匯證券董事總經理沈振盈進一步提醒散戶投資者,如果私有化不成功的話,股價可能會出現大幅下跌,到時投資者損失風險可能更大。
另藍山中國合伙人唐越今天也駁斥了信中利董事長汪潮涌關于把集團其他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建議,“注入集團資產為二級市場高價買入的投資者買單,這不是管理層和董事會的義務,相反,這種把控股股東資產和上市公司資產攪和一氣的做法,在成熟市場是不鼓勵的,亞洲投資人這方面不應該的期待和幻想總是過多。”
推薦閱讀
前兩天我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說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凡是從事面向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實際上還都是好人,但是給大家的印象,給社會的印象,給網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壞人。 比如本人,在公眾的眼中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投行人士:阿里巴巴私有化助股東止損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223/3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