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連日報》2011年5月4日報道,幾天前,劉小姐戴戒指的中指突然紅腫發癢,到醫院診斷為戒指過敏。劉小姐的仿銀戒指是花30多元在勝利地下商場買的,是蝴蝶形狀的,非常漂亮。戴上第一天就感覺不太舒服,但她并沒太在意。誰想第二天,卻發現手指已經紅腫起來,而且很癢。林小姐告訴記者,根據醫生的診斷,自己患的是接觸性皮炎,罪魁禍首就是那個戒指。醫生告訴她這種戒指表面的一層電鍍層摻雜了如鎳等金屬成分,表面看上去雖然有光澤,但是如果是過敏膚質的人佩戴,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首飾病”。
仿真飾品所含鎳等有害成分可導致“首飾病”?確實如此,有關專家指出,仿真飾品中都含有鎳等有害成分,長期佩戴會對人體產生損害。加工仿真飾品行業的門檻低、工藝簡單,不法加工商為了讓仿真金銀等貴金屬的飾品光澤鮮亮,就在其他合金材料的表面涂飾過量的鎘、鎳等重金屬,這種飾品則可能導致皮膚出現過敏等“首飾病”癥狀,甚或是血液、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損傷,以及其他惡性腫瘤。小小飾品背后卻隱藏著大大健康隱患。
消費者購買仿真飾品,無非是沖著它的價廉物美,至于仿真飾品是否含有有害金屬的問題,絕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曾留意。長期以來,消費者都忽視了這個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的問題。不僅如此,我國的相關法規也將之遺漏了。據了解,目前我國相關法規中尚未明確提出仿真飾品材料的環保要求。仿真首飾門檻低,工藝簡單,行業發展已有多年卻一直沒有法規標準。
縱觀目前市場上的仿真飾品,其包裝上的成分說明多是含糊其詞,只標明是仿真飾品,并無具體成分列表,甚至很多仿真飾品連包裝也沒有。而事實上,由于相關法規標準的缺失,仿真飾品生產過程中,材質以次充好、渾水摸魚的情況相當普遍。許多小廠家將回收的電子垃圾用于生產仿真飾品,其中含有大量的鉛、鎘、鎳,其中鎘是危害最大的。鎘是一種致癌的物質,鎳對人的神經系統有影響,鉛能引發皮膚過敏和中毒。
長期以來,無論是消費者本身還是市場監管,都忽視了“仿真飾品”。在此,ebdoor質量報告評論員吳晴芬提醒廣大消費者,平時要謹慎購買和佩戴仿真首飾,即使佩戴,時間也不宜過長。同時,也希望行業空白能被及時填補。(文/吳晴芬 一比多質量報告頻道 http://qualityreport.ebdoor.com/)
推薦閱讀
當桂花鴨遭遇李鬼 在南京說起鹽水鴨,最著名的就是桂花鴨,這個牌子的鹽水鴨,曾經獲得過許多獎項,是南京鹽水鴨中的優秀代表。外地游客來南京,少不了要帶些鹽水鴨回去。可是,如果游客不仔細觀察,分不清李逵還是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行業空白何時補?仿真飾品有毒!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10613/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