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2012第三屆上海站數據中心會議日前舉行,600多名國內外數據中心產業人士與會,探討了包括數據中心建造和檢測標準、能效標準及最佳實踐等論題,而人才匱乏則是與會人士一致感同身受。
人才:兩年沒有新面孔
隨著用戶數量增長,產業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不斷提高,數據中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梁艷告訴《IT時報》記者,現在數據中心行業人才需求十分火爆,“薪酬高的可以很高”,但是相比需求,人才資源卻十分稀缺,流失率也很大。“找到這方面專業的優秀人才,并且留住他們,成為企業的一個難題。”
上海數據港首席運營官徐軍在論壇上也表示,最近這兩年,他在這個行業“沒有看到新面孔”。他說,數據中心行業跨專業門類比較多,對人才的要求比較高,另外由于運維的工作特性,很多工作有些枯燥,員工怎樣保持熱情,這在管理上是很大挑戰。
“未來數據中心行業很可能將由資源之戰轉變為人才之戰。”梁艷預測。
大流量帶來的考驗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維護的最佳實踐”研討會上,來自騰訊、阿里巴巴、萬國數據、世紀互聯、上海數據港的5位IDC經理交流了自己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阿里巴巴IDC團隊資深經理趙小舟表示,目前數據中心行業最大的挑戰在于需求的不確定性:“互聯網行業的產品日新月異,每天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產品,對IDC服務器的需求完全不一樣,作為IDC的規劃和運營方,根本無法預計需要多大規模來做準備。”
趙小舟主動談到微信,并向在同一會場的騰訊IDC運營中心華東區主管鄔驍斌發出疑惑:“服務器如何做到快速響應、快速規劃,我覺得這是十分大的挑戰,不知道騰訊是如何做到的?”
不過鄔驍斌并沒有正面回答趙小舟的問題,他表示,對于擁有海量服務器的騰訊來說,如何來提升運營效率,是最大的挑戰。現在騰訊也在做一些努力,包括整合運營工具,希望讓運營自動化管理。他也打趣地向阿里巴巴發問:“阿里巴巴的運維人員并不是每天跑IDC,而是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時間里跑,我也想知道你們是如何做到的?”
推薦閱讀
可騎的自行車、可住的房子、甚至是可以吃的鮮肉……最近一段時間,這些頻頻曝光的美國3D打印產品,賺足了國人的眼球。 疲軟的經濟形勢下,誰能帶領“中國制造”走出危機?從“天津2012夏季達沃斯論壇”到剛剛閉幕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928/8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