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興起,讓很多人覺得,中國制造將遭遇美國挑戰。
今年以來,關于3D打印的神奇和對傳統制造業的顛覆作用,頻繁見諸報端。美國《時代》周刊已將3D打印產業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則認為它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從理論來說,3D打印技術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優勢。這也意味著,該技術將會使美國的一些商品變得比來自中國的要便宜,會促使越來越多在華的美國企業回遷。一時之間,國人的憂慮漸起:“3D打印革誰的命?”“中國制造將遭遇美國挑戰!”
此起彼伏的“革命”論讓筆者聯想到十多年中國“入世”前的危機論。
翻閱歷史的檔案,還可以找到當年的記錄。許多人把入世比作“狼來了”,入世猶如“天都要塌下來”。中國的紡織工業、汽車工業、銀行……也被一些專家列為最受沖擊的產業。
如今回想起來,入世猶如一場鯰魚效應。以汽車工業為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為230余萬輛,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奇跡般地增長到1800萬輛以上,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國。
上述數字另一種解讀是,入世之初,中國汽車產量不及美國的1/6,銷量不及美國的1/8;短短10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美國的2倍,銷量超過美國的1.5倍,產銷量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也就是說,入世非但沒有革掉中國汽車工業的命,反而給本土車企帶來了危機意識,也刺激本土車企提高生存能力。
其實,革命式挑戰并非壞事。從歷史上看,每項新技術的革新,勢必帶來原有生產模式的變革,關鍵是要看怎樣駕馭和利用新技術。
2011年,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總值中的占比為21%,超過了美國的19.4%。從總量上來說,歐美制造業日趨減少,不可能再移到中國來;從勞動力供應、成本和環境角度上說,中國制造成本已比周邊的發展中國家高。之所以還有很多產品仍在中國制造,是因為中國有積累了30年的產品生產經驗,并有完整的產業鏈。
如今,中國的人口紅利漸退,正在尋求產業升級之道?梢哉f,中國制造業完善的產業鏈、嫻熟的生產工藝,都為3D打印技術在國內的技術轉化、普及奠定不可替代的基礎。
3D打印機,或許可以改變制造業格局,甚至可以改變世界經濟重心。但中國對新技術的學習、突破不變,則革命式挑戰的到來將是中國制造的又一次升級。
推薦閱讀
以“精細運營。創新服務”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http://www.idcquan.com/special/2012idc/)將于2013年1月16日-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大會將圍繞數據中心精細化運營、云計算在IDC行業創新實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D打。褐袊圃煲掠谟有录夹g革命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928/8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