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印發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再次明確長三角的產業定位。該規劃稱,要推動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商業功能區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隨著制造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加速和稅制改革的推行,長三角的結構調整正在持續加速,根據無錫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2年上半年,長三角16城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7.6%,比第一季度提高了1.2個百分點。
不過,“相對京津冀、珠三角等都市圈而言,服務業一直是長三角的發展的短腿”。9月11日,長三角區域規劃編制小組成員、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根據統計數據,2011年,長三角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6.5%,低于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而京津冀、珠三角兩個城市圈的這一數字分別是51.9%和49.4%,均高于第二產業占比。
“這源自長三角長期承接世界制造業轉移,對服務業的重視不夠。”徐長樂說,“而從服務業本身的層級來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占比也較低,整體發展狀況比較粗放。”
以江蘇省宜興市為例,該市擁有1400余家環保企業,但多數企業產品還以傳統的環境污染末端治理設備制造為主,但環保服務、咨詢、資本運作等較高層次的環保產業發展較為薄弱。
據悉,中國社科院已經在宜興啟動了環境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課題。“課題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通過發展環境服務業擺脫低端制造的發展現狀。”一位課題組專家告訴記者。
“我們希望通過圍繞生產的服務業的發展來優化企業的內部分工,從而拓展和提升整個產業鏈條。”宜興興邦環保集團一位負責人說。
徐長樂認為,長三角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發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這將成為長三角整體產業升級的重要部分和途徑。”
而對于制造業基礎雄厚的長三角區域,生產性服務業或將成為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部分和途徑。“而在長三角內部,需要根據城市功能進行服務業的規劃分工。”徐長樂說。
實際上,在長三角規劃中,已經對長三角主要城市的服務業進行了分工,例如南京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服務業,杭州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電子商務等服務業。
此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此前下發的通知,江浙滬三省在今年年底之前都將完成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稅制改革。
“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的產業政策,‘營改增’將鼓勵原來制造類的企業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形成新興的產業形態。”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周禹鵬說,“這將繼續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
推薦閱讀
高薪似乎都是白領的代名詞,但曾幾何時,藍領工人也拿起了高薪,這背后的真實商業邏輯是什么? 從宏觀角度而言,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喪失,用工荒在各地頻頻出現,這在客觀上促使勞動力價格提高,發達國家一名普通電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長三角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914/8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