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
孫秀蓮,北京雨辰視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9年進入中關村,從一名銷售員,發展成攢機商戶,后來創辦高新技術企業。
我叫孫秀蓮。1999年來到中關村電子賣場打工。十幾年過去,我從一個售貨員發展成攢機商戶,最后創辦了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總收入超過2.5億元。可以說,我見證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這十幾年的變遷。
1999年,我中專畢業。那一年,海龍大廈開業,這是中關村第一個電子賣場,我順利進入海龍,成為一家電腦銷售店的銷售員。中關村就是買賣電子產品的地方,這是我對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印象。
我瞅準商機,兩年后在海龍一層租了一個柜臺銷售投影儀器。說是柜臺,其實只有兩平方米,上面鋪一塊布,擺三臺機器。在中關村,不少商戶都是這么起家的。
投影儀器當時是個嶄新的市場,我的柜臺銷售業績節節攀升。當年年底一算賬,凈賺300萬元。嘗到甜頭后,我開始擴大規模。我最多時在海龍、鼎好等電子賣場擁有十幾家專營店。
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年后我盤點發現,公司的門店雖然增加了,但由于賣場里惡性競爭越來越激烈,租金和促銷開支的增多,使我陷入了虧損。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恰在此時,鼎好二期竣工對外招商。我的雨辰視美公司一舉拿下了6層一半的面積,其他一半用來接納經營相機的商戶,兩個非同質化的產品,組成了中關村投影城和中關村攝影器材城。
我把中關村投影城設計得不像是一個電子賣場,更像是一個展示和體驗中心,顧客可以學習、體驗各種投影設備。尤為重要的是,這里所有商品一律明碼標價。這在以議價為特色的中關村電子賣場,絕對是一個創新。
實踐證明,中關村投影城的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2007年銷售投影機7000臺,占據了中關村投影機銷量的近1/4。
盡管中關村投影城獲得了客戶的認可,但我并不滿足。為什么?因為銷售的利潤有限,不能掌握市場的主動。
隨著技術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大畫面、多色彩、高分辨率顯示效果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我抓住市場需求,大規模招聘技術研發人員,自主開發了邊緣融合系統。
這樣一來,雨辰視美就從一個單純的商貿公司,變成了一家提供軟件等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為眾多政府、學校、企業等提供從投影設備到解決方案的全方位服務。而這些顯示應用的方案和實例,都是我們自主研發出來的。
中關村西區轉型是必須的,如果繼續讓電子賣場惡性競爭下去,商戶和顧客的利益都會受損,而現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好像正在回到上世紀80年代創立時的本原——進行技術創新和擴散,讓科研成果走向民間。
推薦閱讀
本周一上午,密云法院太師屯法庭法官姚東敏在下鄉開庭時,首次使用了3G技術對庭審現場實時拍攝,拍攝數據實時回傳至法院。這是這種被稱為“數字移動法庭”的系統首次在本市法院中使用。 此次下鄉開庭是在高嶺鎮大開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攢機商戶到創辦高科技公司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913/8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