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份的中國編輯學會培訓班上,知名圖書策劃人金麗紅語出驚人:“圖書出版業是絕對的夕陽產業!”這位將郭敬明工作室招之麾下,有著暢銷書“夢工廠”幕后操縱者之稱的出版業領軍人物認為:“紙媒頹勢已成不爭的事實,圖書首當其沖。”果然如此嗎?
紙媒走向衰敗
作為出版產業晴雨表的實體書店近年紛紛倒閉。
2012年5月17日,單向街的創辦人之一于威在微博上求助:“單向街圖書館目前遭遇了一點危機:合約即將到期,房租大漲,無以為繼……拯救單向街。”單向街圖書館由知名傳媒人于威、許知遠,知名出版人楊文軒等人籌資創辦,2006年1月1日在圓明園正式開業。開業以來,單向街以高品質的書籍推薦、免費的文化沙龍聞名,很快成為北京一個重要的文化場所。2009年10月,單向街搬遷至藍色港灣,現在不知何去何從。
去年夏天,風入松難以承受每月5萬元的租金,搬離了北大南門的地下室。這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王煒與一群學者、文人于1995年創辦的書店,季羨林、鄧廣銘、任繼愈、張岱年等學者曾在這兒就《陳寅恪的最后20年》侃侃而談,它的入門轉彎處曾掛著一塊有名的匾額,上書“人,詩意地棲居”。然而,堅持了十五六年后,這塊“北大與中關村的書香名片”,已經不再能詩意地棲居,甚至不能夠存在了。
在北京,還有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書店——位于中關村的第三極在三年賠了7800萬元之后,黯然關門。在廣州,三聯書店、“學而優”暨南大學西門店、龍之媒書店等三家知名書店前兩年宣布結束營業;在上海,2011年季風書園有4家店倒閉,復旦大學南區經營17年之久的慶云書店宣布關張;在西安,新華文軒西安書城等一批知名書店接連關門……連德國貝塔斯曼也宣布,停止中國書友會的全部運營,全面撤出中國。
無怪專業圖書網站百道網CEO程三國哀嘆:“現在的中國大城市,三步之內必有銀行的網點,可是轉大半條街,你也別想找到一家書店。”
知名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在6月15日的博客里說得更精辟:“今天是經濟社會,把傳統書店逼入死角,讓美好變成噩夢。我知道,傳統紙媒走向沒落是必然,如同兩千年前的竹簡木牘走向滅亡一樣。”
數字出版橫空出世
紙媒衰落的趨勢在國外也同樣明顯。歐美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數家知名的報紙、期刊發行量連年下降,《洛杉磯時報》、《讀者文摘》等已申請了破產保護,《生活》、《洛基山新聞報》已經停刊。在過去的整個2011年,無論是大眾出版、專業出版還是教育出版市場,紙質圖書總體上幾乎都存在銷售下滑的情況。
對紙媒的沖擊來自手機、iPad、微博……這些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等新興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出版活動。數字出版已成為當今出版業發展最為迅速、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
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團——英國培生集團執行總裁馬喬里·斯卡迪諾夫人樂觀地表示,他們不擔心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對公司的影響,培生集團已經轉型為數字出版企業。2011年,培生集團總收入中,數字產品收入約占33%。美國規模最大的圖書出版商Simon
推薦閱讀
[OLED一定要有足夠競爭,才能做得起來。否則像等離子自我封閉,最終敗給液晶。] 索尼和松下昨天宣布,雙方已簽署協議,共同研發用于電視和大尺寸顯示設備的下一代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和模組,希望明年開發出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出版業:究竟是不是夕陽產業?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26/7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