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近日召開民營經濟大會,出臺4個專項政策發展民營經濟,稱要寬容、辯證地看待民企的問題,民營經濟的“財產不受侵犯”,且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查封、扣留、凍結企業財產和資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民營企業家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他所了解的境內外投資商曾對在渝投資持謹慎態度。這次民營經濟大會,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寬容看待民企問題
天氣預報說:6月8日,重慶陣雨。但在重慶民營企業老板眼里,這一天卻是個艷陽天。
6月8日,報經中央批準,重慶市表彰了200家民營企業和100位民營企業家。
這一天,重慶市正式公布了《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稱將“加強立法保護,建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重慶市主要負責人當天在“民營經濟大會”會上說,“要寬容和辯證地看待民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絕不能發現問題就一棍子打死,罰死、卡死。”對當地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要看到“主流”。
此前兩年,重慶市曾推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打黑”行動,一批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落馬,受到當地民眾的支持,但是另一部分人則對當地部分民營企業及企業家,因涉黑受到重處,且相應資產被罰沒充公提出了不同意見。
如何對待民企發展中的不規范及違法犯罪問題,如何界定合法和非法獲利等問題,成為當地“打黑”后的一大挑戰。
按照此次會議的說法,重慶市擬“按照憲法和法律的精神,制訂、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的地方立法和行政規章,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財產不受侵犯,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不受干擾,旗幟鮮明地維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民資與沿海差距大
2011年,重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的61.7%;民營經濟增加值占48.9%,出口占57.3%,從業人員740萬人。
重慶市計劃到2015年,讓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65%;民營經濟從業人員900萬人,市場主體達到200萬戶,民營企業達到45萬戶;營業收入十億級企業100家左右,百億級企業10家以上。
重慶市主要負責人在民營經濟大會上稱,直轄15年來,重慶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發展水平還不高,特別是與廣東、浙江、江蘇相比,差距還非常明顯。
從經濟規模上看,重慶市目前民營經濟總量不足5000億元,而江蘇25000為億元,廣東23000億元,浙江19000多億元,重慶僅為江蘇、廣東的1/5,浙江的1/4。
此外,重慶民營經濟以傳統產業居多,汽車摩托車、餐飲業比重超過70%,高科技、現代服務業的占比只有7%。進入全國民營經濟前500強的數量,更是遠遠落后于沿海城市:浙江144家、江蘇110家,重慶只占10家。
這些數據,令外界對重慶市民營經濟處于全國民營經濟的實際地位,有了直觀對比。
不過,6月12日,當地媒體援引重慶市工商局提供的數據稱,截至5月底,重慶市民營市場主體已達到116.53萬戶,較直轄前的1996年末翻了一番。
三個“一切”重視民資
數據顯示,2003年重慶市設立國資委時,當地市屬國資的總量僅為682.8億元,至2011年時,重慶市屬國資總量已經飆升至1.52萬億元。
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李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重慶重視民資是“必然選擇”,現在每年大致有3000億~4000億元民間資本進入重慶,民資在解決就業上的貢獻遠遠超過國資,卻受到“不對稱管理”待遇。
當地主要負責人亦對民營經濟態度堅決,他在民營經濟大會上要求當地行政部門對民營經濟要做到與國有、“三資”企業“一視同仁”,“該給民營企業的權利,該放的要放;該給民營企業的錢要給。總之,一切妨礙民營經濟的政策都要突破;一切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做法都要改變,一切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革除。”
重慶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3月,重慶GDP增長14.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6.3個百分點,列全國第三、西部第二;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但依然保持在直轄以來12.2%的年均增幅上方運行。
此次會議稱:“重慶基本市情沒有發生改變,仍屬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不大,經濟實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經濟發展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十分繁重。”
6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前往渝東南地區的秀山縣、酉陽縣、黔江區調研,擬加快該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推薦閱讀
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第一財經頻道正式落地新加坡,頻道預計將于9月開播。 不同于目前國內綜合頻道的海外落地,第一財經頻道作為國內唯一專業化財經頻道,播出內容以國內外財經新聞、金融市場及時>>>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14/6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