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中國大會暨電子商務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大會以“創新為源服務為本”為主題,回顧過去一年國內外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狀況,展望2012年電子商務行業在新政策法規和國際局勢下的新趨勢和新機遇。
會議論壇圍繞中外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應用與模式創新、人才培養、創業者需求及融資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和對接,共同探索可促進國際化電子商務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艾瑞網作為此次會議的合作媒體,對會議全程進行直播報道。以下是副總裁黃嘉驪發表題為“國內外電子商務人才探討”的演講實錄:
(圖為艾瑞咨詢集團副總裁黃嘉驪)
黃嘉驪: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到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關于電子商務和人才發展的一些話題。主辦方之前給我的題目是電子商務國內外電子商務的人才探討,但拿到這個題目我覺得,第一關于教育體制方面國內外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探討這個話題我們要深入探討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問題,第二呢艾瑞是一家研究公司,今天這里我怎么能體現艾瑞的特色和專長,所以我把今天的題目改為國內外電商發展及人才的探討。
大家可能會有一些感受,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年初可能整個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頻頻傳來一些不太令人樂觀的消息,包括一些垂直電商無法繼續運營和維持下去,也包括一些電商企業由于資金的壓力持續的虧損甚至還有一些裁員風波,一些傳統企業進入電商的過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阻撓。包括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資本市場遇冷,一些IPO的企業在進程時間方面受阻延期。所有的跡象和信號是不是告訴我們大家整個的電子商務的行業襲來了一陣陣寒流,情況是這樣嗎?接下來我要給大家看一些其他方面的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在去年的下半年雙十一期間網含淘寶商城的銷售額突破52億,雙十二淘寶網的交易額是43.8億,其中品類女裝產品超10億,家居產品5億,3C數碼4.8億,男裝超4億,母嬰產品3.7億,鞋類超過3億,化妝品超過3億,內衣超過2.2億,等等一些數據,這張圖表大家可以看到令傳統行業吃驚的一些銷售數字,30秒、一分鐘、5分鐘不逐一念了。十分鐘,聚劃算成交500多萬,女鞋成交200萬;十分鐘,淘寶網成交51萬筆,交易額突破一億。,說這些數字不是告訴大家淘寶做得多好,是告訴大家用戶的需求就在那里,基于這些數據我們來看看中國整個的市場規模是多少?2011年的統計整個電子商務的整體交易規模超過7萬億,這個數據不同的機構統計口徑不一樣,略有差異,同比2010年增長46.4%; 網購市場的整個交易規模達到了7735.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了67.8%。繼上述的這些數據我們看到了一個什么,實際上在那些不樂觀的因素背后,我們看到了用戶需求將繼續不斷的驅動整個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和趨勢。
接下來也是為了配合中外話題,我為大家整理一些艾瑞關于國內外電商行業的數據,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對比中國、美國、日本在整個網購數據的增長速度以及網購用戶的滲透率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網購市場的增長空間與其他國家相比遙遙領先,這個是值得我們遠見未來。另外還有一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未來的幾年當中包括2011年-2012年中國網購的規模將超過日本,2013年中國網購的規模我們預計將超過美國。這是一個中國和外國關于實體零售店的發展以及網購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數據,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國內整個零售行業的發展還是不完善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網購這種形式出現,沖擊了實體的零售業。再來看下面這個數據,這是2011年美國和中國網上零售業的差距,這個數據我們看到美國排在前十位除了亞馬遜一家,其他的均為傳統行業企業,而中國的這一數據恰恰相反,由此我們看到一種基本的跡象,中國的B2C網購將快速的釋放,傳統的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將是大勢所趨。
基于我們認為用戶將會持續推動電子商務高速增長;我們認為中國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將會從電商的粗放式將走向更精細化的運營;我們認為傳統企業將會成為未來電子商務主流的參與主體,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對這個行業未來的憧憬就落在了今天我們在這樣一個電子商務行業論壇當中討論,決定行業發展最核心的因素人,人才是根本。
我們都知道電商的定義決定了電商人才的特征,這就落到了我們今天可能在這里開論壇的專場核心要討論的話題。電商電商,我相信經過這幾年中國電商的發展我們越來越達成一個共識,所謂電子商務就是重商務輕電子,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在過去遇到的電子商務人才,他們具備簡單的特質,他們對于信息的掌握更全面,有可能對于一些數據、一些電子工具的使用更好。這些人才我們之前也有提到,這樣的電子商務類人才,真正把它放到傳統企業當中運營電子商務的時候,我們發現它似乎對傳統的零售業、商業顯得那么無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對他的期望過高,實際情況是很快他就會離開這個公司,所以新的轉型要求我們對人才有新的要求、新的定義,要求電商人才是要具備傳統企業人才的特質和電商人才特質的綜合體,這才是我們新的對電商人才的需求和定義。
這方面給大家分享幾個經驗,決策型、技術型、商務型,我們這里也是有一個觀點,我們認為決策層在一個電商運營團隊,或者在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的過程中,這些人最好是來自于傳統企業,最好它對傳統商業有著更深入的理解,當然現在有很多的企業的決策者可能來自于IT互聯網,對這些人的要求會更高,比如說他對錢或者對資本市場的要求會更高。再比如說他會很清醒的看到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當中哪些是泡沫,哪些是要引起警醒和重視的,他要努力擠掉泡沫,重視傳統商業的發展,所以這對一把手的要求非常高。關于人才從哪里來,決策層我們目前還是建議說它能夠通過內部挖掘以及電商培養的方式來去操作。對于技術型的人,可以去采用外包或者說自己來做也是可以的。另外還有一些執行層商務型的員工,我們認為這些人是需要公司自己來做,比如說數據挖掘的人,比如說客戶關系管理的人,這些人是不可以外包的,這是幾個基本經驗的分享。
關于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實際上是總結了國外電商人才的高校培養的六個值得借鑒的地方,我覺得第一點是我們應該能達成共識,應為論壇接下來討論的話題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在國外的電商培養更多的是以企業需后為導向;另外還有重管理,國外的電子商務專業更多設置在管理學院、商學院,整個課程設計和研究的方向更多的側重于說如何有效的提高電子商務的管理效率,如何能夠更創新性的探討一些電子商務管理系統的新模式出來,強調課程專業的最終目標。還有重實踐,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外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上除了專業性和特色性課程之外,他們會在搭建電子商務虛擬的操作平臺,也是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實操能力。至于專業的相關性不多說,但是國內的很多課程可能檢點的考慮課程的相關性,強調我們的知識面是不是全,知識點是不是覆蓋到了,就會把它們簡單拼在一起,至于說是不是能夠和這個課程的目標能夠那么息息相關考慮的不夠系統。這幾個部分我覺得是國外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值得我們借鑒。同時由于電子商務實際上是新興的快速發展的行業,所以對電子商務的人才我們認為要與時俱進,課程的體系框架要不斷的更新。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企業電商,實際上我們剛才說過,不管是在企業方面是屬于決策層還是技術還是商務,其實我們都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培訓的問題。艾瑞學院是專門把艾瑞的研究成果輸出、給客戶和行業提供培訓的一個機構,過去幾年中關于電商人才的培訓問題,我們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不斷的強調一個思路,就是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的“成長之路”,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培訓對企業電子商務人才成長、新的需求、新的培訓這樣一個不斷發展的狀態,而不是企業說你來給我們的人員培訓一次吧,因為他今天知道,三個月以后的變化他依然不了解,所以這是動態的變化的過程。
另外一個想跟大家說的,關于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我認為還是要去做很好的資源整合,有些企業也會說我去把整個電商和人才的培養計劃,找一些公司完全做出來。由于電商人才的培訓涉及到范圍很廣,涉及到營銷環節,涉及到管理的環節、、用戶體驗等等各個方面,有可能你一套培訓設計下來有20門以上的課程。當你把所有的課程設計完了之后會發現,在所有的課程中有些課程在你企業里面只有一兩個人、兩三個人適合聽這個課程,這對企業來說是極大的浪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企業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嫁接外部的資源,怎么把那些外部的對電子商務培養、培訓有體系化課程體系的培訓機構,對電子商務的研究有長期積累的結構等做一些整合,這對大家非常有好處。
實際上關于人才的問題是大的話題,聚焦電子商務,整個的人才討論實際上是選用育留幾個部分。剛才我們討論也涉及到了整個電子商務怎么選人,怎么培養人。最后一個環節我想說有的人來了不合適,怎么讓他走。這個環節當中我們也知道整個電子商務是發展非?焖,在未來可預見的幾年中電子商務的人才會越來越貴,越來越稀缺,這是勿庸置疑。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電子商務人才的身價、薪資三級跳是很常見的。前段時間遇到一個朋友說最近招了一個營銷經理,一個月月薪1.5萬元,25歲,從他的年齡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工作履歷和工作經驗,這個薪資我覺得太高了,這種情況之下最需要考慮的一點是什么?這個人來不合適你怎么辦,怎么讓他走?這個話題我比較認同昨天在這個論壇中依文夏總提到的觀點,就是在用人的過程中最好更多的錢投入在這個人進入企業之前的考察階段,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讓他適應企業工作流程,適應企業文化的狀態,看他能不能適合留在這個企業。如果一個人不適合這家企業,那么他留在這個公司一兩年之后離開了,實際上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損失,浪費。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如果他留在這家企業,把這個人留在這個崗位上做事,決策,對這個企業來講是存在極大的風險的。所以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講我覺得尤其對電商企業,如果把互聯網純電商類的人才引進到企業當中去的話,還是建議大家把人才派到一些后臺的部門,比如說有門店的派到門店,有工廠的派到工廠,讓他們整個熟悉傳統企業或者整個企業原來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樣的,熟悉整個的企業文化是什么樣的。如果他兩三個月,一兩個月能適應,這些人自然而人留下來,如果不適應自然就被淘汰了,這也是我們用人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我曾經在公司內部我曾經用過一個詞叫折磨,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可能要刻意的想一些辦法去使用新員工,讓他看看他在這種狀態之下是不是能夠適應這個企業,是不是能夠留在這個企業當中。
艾瑞是一個咨詢公司,我作為艾瑞的員工可能不像鄭總這樣創建一個公司,然后從無到有,我是一個參與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人才管理方面的經驗還比較有限,我之前看過我們整個的日程安排,后續還有很多的企業家,還有更多的老師跟大家分享關于人才方面的一些話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希望有機會我們能夠坐下來一起交流,希望有機會能夠把艾瑞現在在做的關于電子商務人才方面的一些內容能夠更深入的傳遞給大家,也希望艾瑞在各位從事電商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幫助到更多,謝謝。
推薦閱讀
商業互聯網的第一個十年是1990年代早期到2000年代,可謂是報紙的王國,報紙商業炙手可熱。 但之后不久,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提高的期許日益明顯、電視出現,不久之后,報紙就被電視機漸漸代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艾瑞咨詢黃嘉驪:國內外電子商務人才探討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04/6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