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的一天下午,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在倫敦白金漢宮前駐足,看著浩浩蕩蕩朝終點跑來的倫敦國際馬拉松的人群。隨后他對張含冰說,他感覺自己就像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參加的是光伏馬拉松。張含冰是阿特斯全球市場總監(jiān)。
48歲的瞿曉鏵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稍大,頻密地長途飛行使得瞿有些疲憊,單從眼睛就能看出倦容,瞿給本刊記者講述近十天的行程:北京—安大略省—慕尼黑—倫敦—北京—鹽城—蘇州。十天的時間跨越了四個國家,六個城市。
瞿曉鏵參與這場光伏長跑時,發(fā)令槍響時并不慢于其他對手。瞿在2001年創(chuàng)立阿特斯,起先以太陽能的小型應用起家。2003年德國并網光伏電站市場開啟,瞿隨即轉身,投入到并網光伏組件的制造中。2006年11月,阿特斯成為僅次于尚德在美國上市的第二家中國光伏企業(yè),而且是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yè)。
這一家起跑不晚的光伏制造商早幾年卻一直沒有沖到最前方。Solarbuzz分析師廉銳告訴《環(huán)球企業(yè)家》,2011年之前,業(yè)內一直把阿特斯作為二線企業(yè)。瞿曉鏵解釋道,阿特斯從2007年起,銷售額和出貨量一直排在行業(yè)前面,“只是沒有賺到大錢”,阿特斯毛利率一直不?高。
光伏市場跌宕起伏的速度讓所有人驚嘆,瞿曉鏵回憶1996年剛入行的時候,日本市場還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日本組件生產商占據全球的主導地位。讓瞿曉鏵唏噓的是,日本太陽能廠商在全球光伏業(yè)這一波升級更新中整體落后。瞿認為原因在于日本市場環(huán)境,日本市場是傳統(tǒng)的戶用屋頂市場,利潤率非常高,而封閉的日本市場使得非日本企業(yè)很難進入。“市場太舒服了會影響斗志。”瞿曉鏵說。
光伏業(yè)黯淡的2011年幾乎沒有任何好消息,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之一德國Q-Cells在4月3號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2011年Q-Cells全年虧損額達8.46億歐元(約合11億美元)。尚德2011年全年凈虧損10億美元,英利全年虧損5億美元。
阿特斯的行業(yè)排位在黯淡的2011年發(fā)生了變化,在光伏市場巨大波動以及光伏產品價格的急速跌落的市場環(huán)境下,阿特斯反而躋身到一線企業(yè)的陣營。出貨量增長60%位居行業(yè)之首,2011年四季度出貨量僅次于尚德,位于全球第二。而且是光伏業(yè)唯一一家調高2011年全年的出貨量預期的企業(yè),此前預期的是1200MW至1300MW,后預期為1316MW至1326MW。
處于上升勢頭且財務狀況健康,阿特斯開始被央企覬覦,不久前,有消息稱中海油有意收購阿特斯。瞿曉鏵對此事的回應是“我們跟中海油沒有這方面的協(xié)商”,阿特斯對中海油高調拋出的橄欖枝興趣不大。有業(yè)內人士評價,中海油“眼光很好”。
這家蟄伏多年、此前低調的光伏制造商是如何在市場哀鴻遍野的2011年上位的呢?
上位秘訣
“我們之前一直強調靈活的縱向集成模式,現(xiàn)在我們叫虛擬縱向集成模式,我們不追求全產業(yè)鏈,更明確地說,我們集中于中后端,所以我們的布局是組件最大,電池片略小一些,硅片略做一點,多晶硅行業(yè)不介入的一種模式。”瞿曉鏵向《環(huán)球企業(yè)家》解釋阿特斯的商業(yè)模式。阿特斯的硅片、電池片、組件生產基地分別設在洛陽、蘇州、常熟。
與阿特斯對比鮮明的則是業(yè)內以全產業(yè)鏈著稱的英利。2009年11月,英利宣布旗下多晶硅工廠六九硅業(yè)試產,打通了從多晶硅到組件的光伏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時背景下,英利的選擇合乎邏輯。2008年多晶硅現(xiàn)貨價格高達500美元/公斤,且完全供不應求,那是“擁硅為王”的時代。
瞿曉鏵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進入上游多晶硅領域。瞿曉鏵從1996年開始接觸太陽能行業(yè),見證多晶硅這些年價格的起伏跌落,了解多晶硅的合理價位。瞿又深信經濟學中的分工理論,將阿特斯的生產重點專注在組件上。2006年起,阿特斯就確立了“倒三角”的商業(yè)模型,即組件產能最大,電池片遞減,硅片再遞減。
市場在2011年發(fā)生變化,由供不應求變成供過于求。多晶硅價格在2011年也跌落至不到30美元/公斤。
根據英利2011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六九硅業(yè)虧損22.75億人民幣。與阿特斯合作密切的保利協(xié)鑫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商,成本能做到全行業(yè)最低價20美元/公斤。
在一個產能充分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中,單家企業(yè)做全產業(yè)鏈不是成本降低的最好辦法,一定的產業(yè)分工、各家把自己所在產業(yè)環(huán)節(jié)做大做好,反而是整個產業(yè)降低成本的最好辦法。“怎么可能把上游也做下來的時候還能將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得這么好?我們會證明出來,我們這樣的產業(yè)模式在現(xiàn)在及往后,在產能大于需求的情況下,我們的成本會和做全產業(yè)鏈的企業(yè)一樣低,甚至更低,但是我們的負擔會比他們更小。”瞿曉鏵說。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阿特斯在多晶硅和硅片方面不簽照付不議的長單。之前簽過兩個小的長單,2009年都改了過來。瞿曉鏵認為,雖然在2009、2010年間行業(yè)呈現(xiàn)一種瘋狂的狀態(tài),但他認為這種瘋狂堅持不了多久,行業(yè)一定會度過一個整合期。阿特斯要保持靈活度,把有些事情讓給合作伙伴去做。
在競爭對手前兩年瘋狂攻城略地的時候,阿特斯不進入上游多晶硅、不簽長單,保持低調審慎的作風,或許跟瞿曉鏵過去的背景有關。跟尚德創(chuàng)始人施正榮一樣,瞿曉鏵也有留學背景、博士學位,是多倫多大學半導體博士,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電力公司工作。瞿曉鏵的父母是清華教授,瞿本人亦審慎低調。
然而這一模式在讓阿特斯忍受了漫長的低利潤,在2008至2010年利潤率一直不高,當同行能夠取得30%的毛利率的時候(英利在2010年毛利率為33.2%),阿特斯只在15%至20%的水平。市場都喜歡高利潤的寵兒,這也是前兩年英利全產業(yè)鏈模式被大為推崇的原因。“在最瘋狂時期,其實我們也很痛苦的,我們受制于此,我們的量跑不上去。”瞿感嘆。
市場發(fā)生拐點后,阿特斯的模式反而更有成本優(yōu)勢。“我們看今年每個季度的數字就好了。我有充分的信心。”瞿曉鏵強調“要耐得住寂寞”,他相信阿特斯模式是一個穩(wěn)妥、可以長跑的模式。
2011年年中,尚德宣布提前終止與美國多晶硅及硅片巨頭MEMC簽訂的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硅片供應協(xié)議,為此尚德付出了2億美元損失。原因很簡單,硅片急速跌落的價格讓尚德難以繼續(xù)以長單價格維系合約。
2010年,阿特斯的組件出貨量在全球排名第六。2011年四季度,阿特斯的出貨量躍居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尚德。
瞿曉鏵的審慎還體現(xiàn)在阿特斯管理的其他方面,比如壞賬清理和銷售確認。
推薦閱讀
“六一”兒童節(jié)臨近,關于“孩子最想要什么禮物”的網絡探討中,iPad、iPhone等蘋果旗下的智能科技產品“名列前茅”。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將銷售渠道擴展至早教市場,“iPad一代”悄然成型。“電子保姆”的誕生對>>>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01/6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