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競爭格局剛開始,“得物流者得天下”這句話就一直在業內流傳。物流,是電子商務產業鏈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今不僅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和電子商務行業的互相滲透,也成為大電商時代的一個趨勢。
順風宣布將于6月1日上線其電商平臺順風優選,主營業務是食品、水果、生鮮。這標志著快遞公司順風在電商業務上,已經從試水到正式成型。
此前,京東商城等電商公司自建的倉儲和物流系統也在轟轟烈烈的鋪開。節約成本,擴大規模的愿景誠然美好,但“重型”的發展路線也讓京東等發展成一個舉步維艱的龐然大物。
事實上,筆者認為,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本是相互協作的上下游,互相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大可不必急于相互蠶食。
對于電商企業來說,物流、倉儲建設的資金需求,對于本來盈利能力就欠缺的電商來說,將成為巨大的包袱。
2011年初京東募得C輪融資近10億美元,但僅2011年京東虧損約11億元人民幣,且預計2012年仍將虧損3.16億美元。其中,對外高調宣稱的五大一級物流中心實際上除沈陽大倉外,京東目前的倉儲仍多租用。僅此已經耗去京東10億元人民幣,目前開建及計劃中的自建物流則還有50億元的資金缺口。
當然,不排除一部分電商企業的“物流規劃”并非為了電商本身,而是有賺土地升值紅利、借重資產融資、甚至做大投入進而脅迫風投跟進等的需要。
再來看快遞企業的電商生意,快遞企業的優勢是物流的服務和速度,在電子商務前端營銷、銷售、支付,到后端產業鏈,都無明顯優勢。
其原本的優勢也將不再成為核心競爭力,相當于另起灶臺,如何在有效地利用快遞企業配送資源的同時又吃透零售的精髓,才能達到1+1>2的效果。否則,結果可能是削弱了自己的主營業務。
無獨有偶,就在昨天,宣布與國內9家快遞企業達成合作,未來將實現物流數據分享,在5000多家城市實現“次日達”。
筆者認為,誰會真正發展長遠,現在下定論為時過早。但“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這是不變的理論。企業一味“貪全貪大”,橫跨業務線,要警惕最后賠了夫人又折兵。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快遞電商融合:跨界難 恐失核心競爭力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530/6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