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一項有可能成為2012年中國年度事件的交易,露出冰山一角。阿里巴巴公告稱,收到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份要約,將會以現金全面收購其所發行的股票,從而實現對這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
阿里巴巴集團掌舵人對私有化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意志無比堅定,同時留給外界無數猜測,包括190億港元私有化資金如何配置,融資債務如何償還,私有化與重組雅虎股權的相關性有多高,接下來阿里巴巴集團如何重組上市或發力新種子業務?
破局之考
如果私有化不成,結果可能造成雙輸。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能否成功私有化,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2月23日,中經投資合伙人葛雪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公告之后一段時間內,公司需要發出股東通函,然后召開特別股東大會批準,一切順利之后宣布退市,然后給股東寄出支票。各家公司因實際情況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2至4個月之間。
如果參與投票的中小股東超過75%,則成功私有化,否則私有化失敗。事實上,2009年,香港科技股電信盈科私有化努力,就因為小股東反對而失敗。
對于阿里巴巴的私有化,爭議點之一在于13.5港元的價格是否合理。據阿里巴巴公告披露,該價格較2月9日公司停牌前的最后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比最后1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55.3%。此溢價幅度遠超此前資本市場給出的20%至30%預期。
但對于普通股民來說,這個價格與阿里巴巴當初的發行價相比沒有溢價,這也是個別人士有微詞的地方。對此,葛雪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回購價格參照因素一般包括現有股價、市盈率、銷售收入、投行預測,然后定個溢價。葛認為,阿里巴巴13.5港元溢價偏高,投行此前預測阿里巴巴2012年目標股價約為7港元,“也就是說,在沒有私有化消息的情況下,大家認為阿里巴巴的股票就值這個錢”。
葛雪暉認為,阿里巴巴的情況與電信盈科的情況不同,電信盈科2000年利用科技股泡沫期上市,股價最高時達100港元,至私有化前僅2港元,眾多股東深陷其中,銀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超過140億美元,私有化代價僅140億元。另外,大股東授意一些人買入極少數股票參與投票,破壞了市場公正性,因此,香港法院裁決私有化失效。
葛雪暉認為,“落袋為安”對于小股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私有化不成,結果可能造成雙輸。阿里巴巴已經預期公司業務發展受諸多不利因素影響,比如外部環境不好,股價不會短時間大幅上漲。
2月22日,阿里巴巴發布其2011年全年財報,諸多數據不利于阿里巴巴股價短期內增長。其中付費會員在2010年約為80.9萬,2011年約為76.5萬,下降5.4%;中國金牌供應商下降18.4%,國際金牌供應商下降27.6%,中國誠信通會員下降2.8%。 經營所得現金減少,2010年約為30.4億元,2011年約為21.8億元,減少28.2%,遞延收入及預收賬款在2010年約為44.3億元,2011年為44.2億元,降0.3%。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這樣描述未來的環境:各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黯淡,全球經濟疲弱,歐元區經濟危機突顯,美國復蘇跡象模糊,經濟困擾也蔓延至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中國亦無法獨善其身。
發布私有化公告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股票開盤大漲43%,2月23日微漲0.15%,至13.22港元,接近13.5港元。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私有化破局之考:馬云棋局細節拆解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228/3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