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財付通先后宣布關停信用卡充值的功能,讓不少熱衷的消費者心中“添堵”。以前網購用戶可以使用銀行信用卡向支付寶賬戶多次充值,從而實現大額網購,規避銀行對信用卡網購限額的規定。而以后這種“捷徑”走不通了。
不過這還不是此舉的真正目的。據支付寶內部人士介紹,關停信用卡充值的功能是為了響應央行新規,封堵信用卡套現。
此前,網購用戶將信用卡的透支金額充值進支付寶賬戶,再將充值金額轉入另一張關聯的銀行卡,可以實現零成本套現。而央行于去年9月份發布了《支付機構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客戶不得利用信用卡透支為支付賬戶充值”,封死了這一渠道。
此舉對用戶、平臺、商家和銀行等多方影響不一。對銀行是利好,而用戶和商家則是受損的兩方。用戶的網購行為受到限制,商家則成本上升了。如果用戶用信用卡直接網購,商家需要向銀行支付1%的手續費。他們或者選擇獨自承擔這一成本,或者選擇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而第三方支付公司似乎早有準備。支付寶于去年4月份推出了“快捷支付”的服務,用戶無需事先開通網銀,只要輸入卡面和手機動態口令等信息就能完成快速付款。而且快捷支付額度以信用卡本身的額度為準,不受網銀額度下調等限制。這樣支付寶可以避開銀行對網購限額的要求,從而防止信用卡充值封死之后的大額網購問題。
面對封堵信用卡套現的規定,支付寶必須執行政府政策以維護銀行的利益。但是推出快捷支付又使其突破了網銀的限制,沖擊了銀行的業務,有利于主導網上支付。
在這場多方博弈中,真正的主角不是商家和用戶,而是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
第三方支付與銀行之間一直是合作與競爭共存,此次宣布封堵信用卡充值固然是雙方的合作,而之前雙方也多次“碰撞”。例如去年包括工行、招行、民生銀行等銀行的網銀限額均出現下調,招商將支付限額從單日5000元下調到500元。銀行界內部人士表示下調限額是為了防止釣魚網站等導致的網上支付風險,同時限制信用卡套現。但此舉也不可避免地傷害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利益。
支付寶隨即推出快捷支付進行反擊,而銀行則選擇了合作。快捷支付自推出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旗下已經聚集了超過百家銀行。當然,銀行也是獲利者。用戶使用快捷支付業務就必須通過銀行的信用卡網關,支付寶需要向銀行繳納手續費。CFCA(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支付業務部副總經理史佳樂認為:“銀行與快捷支付合作對其內部不同部門影響不同,其網銀業務部門自然會有所損失,但是銀行整體的利益并不會受到傷害,雙方的合作是雙贏的。”
所以盡管支付寶和銀行都在積極爭奪網上支付這一“大蛋糕”,雙方的博弈顯然非常理智:雙贏的結局最重要。這就像一場游戲,誰也不能打破游戲規則。
不過這種合作是以犧牲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利益為代價的,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沒有強大到可以聯合上百家銀行推出類似快捷支付的支付業務。在銀行的網上支付限額的擠壓以及支付寶等強勢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競爭壓力之下,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推薦閱讀
從業務種類的角度來看,電子銀行與企業各有所長,業務上盡管有交叉,整體而言卻是互補的。從產業鏈來看,電子銀行以其傳統銀行業務的電子化身的身份位居產業鏈上游,而其后生于民間的第三方支付則是產業鏈中游的一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封死信用卡充值背后:銀行與第三方支付角力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227/3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