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青島平度市灰埠鎮還沒有電腦刻字,大街小巷的店招牌都由當地書法家揮毫寫之,其中有不少招牌落款“公春書”,在當地重要場合書法作品不具名者,則同樣是“公春”書,此人便就是灰埠鎮中學副校長王公春先生。
1961年12月,王公春出生于山東青島平度市灰埠鎮,自幼對書法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1年畢業于山東省華僑中學后,王公春就回到家鄉任教。在拿起教桿之后,他奮力拼搏,自學成才,專攻柳體書法。其書法作品雖少參加國內大賽,但卻屢屢被當地知名人士收藏。
王公春自幼好學上進,并雅愛書法。8歲時他就在老師的指導下,描紅習字練楷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時代,他經常起早貪黑地練書法。
以后雖然進入教育系統,對于書法,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自學。無論多忙多累,他每天都要擠時間寫字。他經常告誡自己,要成為書法家,至少要有三個方面的修養,一是文學,二是文字功夫,三是書法,而文學修養尤其重要,如果文化底蘊不足,只知道寫字,將來充其量是個寫字匠!長大成人后,他不僅讀書,對于書法上也是更加用功。
1992年進入青島師專深造之后,王公春偶遇一民間書法家,該先生有針對性地指出:“要想真正練習好柳體,必須靜下心來臨《金剛經刻石》”。這句金玉良言使王公春頓悟,懂得了“取法乎上”的學書道理,選柳體為主攻課題,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書法有了明顯的長進。
至此,數十年,王公春遍臨柳體,特別用功于《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每天練習兩三個小時,持之以恒,力爭融會貫通。待到楷、隸、行、草都具一定功力,而尤擅柳體后,他又于45歲求變,以以動破靜,創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一幅柳體作品,得到行家們的首肯,評價甚高。其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
1999年8月開始,王公春出任灰埠鎮灰埠中學副校長一職,雖然工作有了更大的責任,但他依然堅持每日練習書法,并把自己的作品在進行義賣后用于社會福利事業。對于王公春的第二職業,有些朋友不甚理解,說王公春會影響到本職工作!王公春聽了,總是笑著說:教學是我的職業,但書法是我的愛好,這是人生最好的享受,說明我精神上富有!
2011年12月12日,在評鑒了王公春的書法,了解到王公春的事跡之后,北京三希堂藝術院,欣然授予其“書法師”的藝術職稱,并對其“從人民教師到書法家”的執著精神進行了高度贊嘆。
推薦閱讀
隨著國慶佳節的日益臨近,社會上的一些違法犯罪分子也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大肆發布虛假不實的廣告,欲借禮品銷售旺季之機,行制售金銀幣假幣之道。為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高市民的防偽反假意識,維護中國金幣的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王公春:從人民教師到書法家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11219/1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