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拆除領域的“科技達人”
今年,網上有一個“雄安環保第一拆”的視頻:雄安新區一座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酒店被整體拆除。該酒店位于蓉城縣G18容烏高速公路出口處,誰來拆除?如何拆除?這關系著雄安新區建設能否踐行綠色建設理念。十余家拆除企業拿出了自己的拆除方案進行評比,這猶如一個擂臺:在方案評比過程中其他參與單位的方案,拆除工期要求6-10天、拆除采用爆破作業,施工期間要求臨時封閉容烏高速公路蓉城出口。
而這個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最終這個"雄安環保第一拆",拆除工期是10小時,采用的是一流高科技環保設備,無需對高速公路出口封閉,作業條件簡單、作業場地最小,真正實現了環保綠色安全高效拆除。
拆除現場,沒有滾滾的揚塵,沒有隆隆的雜音,傳統拆除項目中常見的炮頭機、挖掘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液壓剪、金剛鋸、水壓刀、破拆機器人等現代化設備有序作業。現場一臺看上去像“變形金剛”的移動破碎篩分機還能將拆除后的建筑廢料進行現場加工,生產出再生石料提供給中鐵建十七局作為道路地基處理回填料,同時細料現場生產出再生透水混凝土磚等綠色建材,實現了拆除工程的綠色、安全、環保、高效與循環經濟。
據了解,未來雄安新區拆除工作的大部分工程都將采取這種國際領先、環保高效的方式進行。而執行這次“雄安環保第一拆”的正是陳光標領導的黃埔公司。
作為國內領先的拆除企業,黃埔公司是可謂"綠色拆除的科技達人"。近年來,他們大力引進國際一流的先進設備,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改進拆除工藝,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他們與東南大學等著名高校的知名專家隊伍合作,對再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熱工性能及其成品構件的抗震性能等進行研究,從而制定出科學的施工方案。同時,黃埔公司開發出建筑垃圾處置“智慧云系統”,不僅能偵測拆除項目的地理環境,規劃出最合理的垃圾運輸交通線路,實時監測車輛行駛軌跡等,還能夠將建筑垃圾的產生和再生完全數字化、透明化,確保工作全流程安全可控,綠色環保。
卓越的拆除水平為黃埔踐行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黃埔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已能保證在95%以上。“我們不僅要從垃圾里面找利潤,更要從循環經濟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我們希望通過自身實踐,轉變人們對拆除行業‘灰頭土臉’的偏見,更多地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陳光標說。
每個拆除難題就是一次科技實力的提升
對大型復雜結構進行定制科學的拆除是一項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殊施工。而一個前所未有的拆除難題就是一次對公司高科技實力的全面考驗和提升。
2010年8月11日至2011年5月22日,黃埔公司接受了一個光榮而有挑戰性任務:承擔中央電視臺視新臺址配套工程"過火樓"中最困難、最具難題的拆除項目—“金屬幕墻、網架拆卸工程”。因為“過火樓”的網架結構復雜,不同區域為不同類型的網架,猶如我們生活中常看見的一張張“蜘蛛網”,有門字型、有高空懸掛式、有人字型等多種。火災中,各區網架和金屬幕墻經歷過上千度的高溫,有的發生嚴重變形。結構中大量構件存在很大的殘余內力,最大的達到1000噸以上。因火場及其蔓延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結構殘余內力無法直接評估,貿然下手拆卸,將可能引發網架結構整體坍塌的風險。對這種隨時可能釋放的“蜘蛛網”應力,一旦被碰斷主絲,將瞬間散落。
為確保安全高效環保拆除,黃埔公司與東南大學密切合作,組成了由陳忠范、尹凌峰等教授領銜的專業團隊與黃埔公司技術骨干一起進行金屬幕墻、網架拆卸技術方案的聯合攻關。聯合團隊中各層次科研技術人員最多時達70名。聯合團隊從過火后結構勘探查勘著手,進行結構火災模擬分析、制定拆卸施工技術方案及施工過程監測方案,落實施工組織安排。聯合團隊首先對網架進行火災后結構性能模擬分析,基于現場火災殘余特征、結構位移以及支座變形等關鍵要素,創新性地提出了結構經歷的火災溫度逆向推定方法,給出盡可能接近實際情況的結構殘余力分布狀態。最終為每個網架分區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合理的技術方案。
聯合團隊依據拆卸方案又制定了全程安全監測方案,對網架構件內力、變形進行監測,為施工期間拆卸方案修訂優化提供數據支撐。每個區的內力和位移監測點達到數百個。此次拆卸組織專家論證會22次,專家論證會由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北京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中國建筑學會模架委員會、中國鋼結構協會、中國土木工程空間結構委員會、安全裝置及防護系統知名專家組成。
黃埔公司為確保安全高效拆卸,前期在南京和南通兩地專門組織作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20批次,培訓特殊工種作業人員800名(切割工、架子工、工裝工、特種蜘蛛人作業工、特種機械操作工等),通過考核選拔后,方可進入本項目施工。同時對通過考核的進京作業人員進行入場前安全教育培訓一周,包括主要職業技能、進京施工安全教育、施工前安全教育培訓等內容。
拆遷隊伍安全培訓
為確保拆卸施工順序步驟嚴格按方案執行,對現場所有人員進行軍事化培訓一周,確保所有作業人員滿足本項目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的要求。全過程采取高科技技術拆卸,全部作業為高空作業,主要利用搭設超高超大工具式腳手架架子體系為作業平臺和高空吊籃平臺為施工人員作業面。黃埔在精心進行方案設計,通過專家論證并上報總承包單位、監理公司及業主單位批準后,嚴格執行方案要求。
科學的決策和攻關、科技水平的提升、嚴格的管理和一流團隊到位的執行力,使得他們6個月圓滿完成了金屬幕墻及網架拆卸,比合同工期提前4個月完成。而且,未發生任何安全、噪聲、污染等問題。
誠信經營,讓事業的朋友圈越來越廣
今年初,黃埔公司進駐上海高橋石化工廠進行拆除作業。項目前期,黃埔公司與甲方根據以往類似工程南京化纖廠拆除經驗,簽署了書面合同。確認拆除區域內外地下設施布置情況、拆除區域內外能源介質切斷情況,并對切斷點進行掛牌標識,對拆除區域內外的安全隱患危險因數進行了交底簽字確認。
然而,當他們在編制拆除作業專項安全方案時,發現這項拆除的復雜程度大大超出預期,需要增加許多安全成本,譬如,為了確保項目安全高效拆除,拆除區域采用2.1m高標準外掛綠色塑料板圍欄進行封閉,實行封閉式施工。為了防止拆除過程出現人員意外傷害,他們除布置安全施工告知牌外,還搭設了標準施工通道、布置標準集裝箱式辦公區。為了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他們針對性地組織了安全教育培訓,辦理綜合保險、配備勞保用品及報警儀、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并簽字確認。為了提高效率和規范標準,他們對拆除現場班組管理采用扁平化半軍事化管理模式,早晚交接站班制度,晚總結制度。作業人員按拆除工藝步驟及要求進行拆除,無隨意私自亂拆除拆卸。拆除作業區域無關人員進入,拆除區域設置警戒線或警戒區,現場專人旁站警戒。
隨著施工進度的推進,拆除難度大大超出了此前的預期。“高橋石化老廠區運營多年,很多地下管道里都藏有殘余的易燃易爆物。盡管之前有專家表示可以施工,但我們為排除不明隱患確保安全拆除還是決定先給管道進行沖洗后里注水、注沙排干排除殘留易燃易爆物后再采用不動火液壓鉗拆除,確保萬無一失。”黃埔項目負責人湯德明說。最終,黃埔增加了20%的成本,但最終確保了項目安全完成。
這一看似“花錢買罪受”的做法,是黃埔歷來珍視自身信譽的寫照。“我們將誠信看作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對于拆除行業來說就是要確保安全、環保和高效。黃埔自2003年成立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陳光標欣慰而自豪地說。
黃埔的底線就是一切做到規范。針對每個項目,黃埔都會事先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對施工方案反復論證。一旦中標,將嚴格按照標書合同要求,保質、保量、準時完成。規范經營加上對綠色環保的不懈追求,使黃埔的利潤率僅為3%左右,遠遠落后于業內一些粗放施工所能達到的15%左右的利潤率。但正是這份追求,讓黃埔的施工品質受到了業界高度認可,“朋友圈”越做越大: 近年來,黃埔先后拿下中交集團、中國電建集團等知名國企發包的重大項目。2017年黃埔實現利潤1.7億元,今年有望超2億元。
初心不改,低調慈善依然在路上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多人記得陳光標帶著60臺工程機械支援災區。
盡管近年來淡出公眾視野,但陳光標仍然堅持把公司利潤的60%以上回報社會,其中80%以上投向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與過去相比,這些年的慈善項目少了些噱頭,多了些精準。如目前正在做的支持川、青、云、貴等地3至6歲少數民族孩子學普通話項目已惠及6000余人;針對農民工群體的免費就業培訓項目已幫助逾萬名農民工找到了工作、提高收入。持續高額的慈善投入在某種程度上占用了黃埔的發展資源,但在陳光標眼里,卻換來了更為珍貴的東西。“在黃埔,人員流動性每年僅為5%,大家信得過我,也愿意與我一起為慈善奉獻自己的力量。"
黃埔抗震救災民兵連就是一支由黃埔員工們組成的救災力量,他們利用自身在拆除、機械等方面的專長,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抗旱等多次救災行動中發揮了先鋒作用。
近年來,江蘇黃埔還在礦山開采等領域,繼續發揮科技、人才、設備、管理優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環保理念,用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服務、一流的信譽,打造綠色礦山樣板,堅持邊開采邊治理,確保邊坡規整、規范有序、環保達標、綠色生態,建設一項,造福一方,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自身發展并非不可調和,綠色環保拆除雖然又苦又累又臟,但是利國利民,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綠色拆除行業必定大有可為。”陳光標如是說。
推薦閱讀
“看山蕩槳不知遠,花間白鹿來迎人。”元末明初詩人倪瓚眼中的德清自然寧謐,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類能夠把感知到的東西,與對錯建立關系,也就是感知對錯。人類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5/30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