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融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撰寫發布了《消費金融行業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報告顯示,消費金融行業潛力巨大。2018年上半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78.5%。在此背景之下,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勵發展消費金融,目的就是進一步通過消費金融拉動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消費升級。報告預計,到2020年,消費信貸將達到10萬億級以上的規模,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報告之所以對未來消費信貸市場保持信心,主要是源于以下四個驅動因素:消費升級、“千禧一代”消費觀念的改變、短缺的供給以及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報告預計,到2020年,消費支出的結構將進一步改變,非生活必須品的支出將上升至43%。供給層面,傳統的金融市場由銀行主導,由于僅能覆蓋至白領和高凈值人士的優質客群,大量長尾端客戶的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典型用戶如大學生和年輕藍領人群,而這兩類人群的數量和消費需求恰恰都是非常龐大的。
與此同時,報告在對消費金融行業進行深度分析后指出,合規經營、場景深度融合和加強風控能力建設將成為決勝未來的三大要素。
首先,合規經營是前提
自2017年開始,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和監管政策的出臺,讓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將“合規”視為生命線。強監管對大型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業務也產生了影響,BATJ巨頭呈現了去金融化的趨勢。
行業的加速洗牌,對于具有牌照優勢、早已納入正規監管體系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而言,無疑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2018年上半年的年報數據,也證實了多家持牌消金已經抓住了這一有利因素迅速成長。
其次,場景融合是增長點
自2015年起,消費金融中的重要分支:“場景+分期”就被各大媒體看好,并被賦予了無限期許。與場景相結合,獲客成本更低、風控更容易控制,而且是商戶、消費者、金融機構三方共贏的局面.
研報指出,場景類消費金融風控業務的著力點是“B+C”模式,一方面要加強B端的篩選能力,提出并建立B端評級指標及選擇標準,加強持續監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強大的對C端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包括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將信貸資源通過正規渠道放給真正有需要、有還款能力的好客戶。
第三,加強風控是核心
報告指出,消費金融是以征信為基礎的金融活動,但我國人行征信覆蓋人群有限。根據《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止2016年9月,人行共有2,927家接入機構,收錄自然人8.99億,其中僅4.12億人有信貸記錄。由于消費金融客群的逐步下沉,傳統的風控體系無法滿足眾多無人行征信人群的信貸需求。
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如大數據、人工智能、風控云等技術為消費金融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客戶在非金融場景下的行為軌跡,包括線上線下的購物行為、出行行為、社交行為等,以及客戶在金融機構的申請行為,可以綜合判斷客戶的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有效補充了傳統基于人行征信報告判斷風險的不足。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百融金服旗下的智慧金融服務平臺,榕樹從誕生之初,就著重在上述三個方面發力,探索出了一條極具借鑒意義的發展之道。
合規發展方面,榕樹作為產品融合平臺,在遴選機構和產品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對于金融機構的準入機制有很明確且嚴格的設限,所有接入榕樹的產品,必須是持牌、且合規的產品。
目前,已經有包括光大銀行、萬達金融、百度金融、國美金融、數禾科技、玖富金融等近100家金融機構進駐榕樹。這些優質機構共同營造了榕樹平臺合規發展的良性氛圍。
場景融合方面,借助于百融大數據分析能力,榕樹可以分析不同用戶的行為軌跡,包括偏好、風險等,從而在具體的場景中,將相應的產品推介給用戶。
加強風控方面,榕樹平臺自始至終將風控放在核心位置,在營銷推廣的過程中,并不急功近利,而是通過“風控前置”的辦法,從營銷端開始,就對用戶進行精選用戶在榕樹平臺注冊賬號后,平臺能夠基于用戶提交的基本信息資料進行資質預審評級,實現多維度、更加客觀地對進入榕樹的用戶給予信用預判。大大提高了優質用戶與平臺合作機構的觸達率和需求匹配率,降低合作機構的風險。
進一步分析我們會發現,上述三個要素其實是一個整體。這是因為,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合規”即意味著在風控方面具備足夠的意識和能力,而與場景的深度融合,既是獲客的有效途徑,也是把控用戶質量、降低壞賬風險的有效辦法。如何做到三位一體,正是金融服務機構決勝未來的關鍵所在。
推薦閱讀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過節走親訪友互贈禮物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逢年過節時大家都要選一份禮品送給師長領導、親朋好友、合作伙伴們,將祝福寄予于禮物中,把心中的謝意、感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榕樹平臺:《消費金融行業洞察報告》發布,三大要素決勝行業未來
地址:http://www.brh9h.cn/a/05/30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