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已經派到你們桌上了,能不能有更多舉措,不在機構部,不在助理,在券商自己。”張育軍說。
2013年的券商創新大會已經結束,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協會常務理事會隨即在5月9日召開,而這一次,協會與券商本身將擔起創新的主角。
此次會議的“規格”降低,引起了業內不絕于耳的爭議,如“被減半的會期”、“讀稿式的發言”、“肖主席的缺席”,似乎都從各個維度襯托著此次大會不若去年一樣使人興奮。
然而,就在創新大會行將結束前,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的講話和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中國證券業協會各專業委員會2013年重點工作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似乎又讓業內看到了此次大會對證券業創新所做出的具體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征求意見稿即將在5月20日結束征求意見階段,而這承載著74項重點工作的表格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導券商行業在創新道路上往前走,仍是未知數。
監管層:創新步伐穩
根據《征求意見稿》的內容,證券業協會將以19個專業委員會為載體,全面開展多個方面的74項重點工作。
據了解,這74項重點工作將涉及場外市場、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等多個方面。如制定《證券公司柜臺市場管理辦法》、評估修訂《證券公司開展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承銷業務試點辦法》、積極參與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等內容。
事實上,今年年初協會曾擬定了新創新10條35項工作,但最終按張育軍的話來說,這個新10條被放在抽屜里了。
因為其認為,盡管勢頭好,但創新一年多來,也有部分券商有點找不到方向。“所以創新發展,有個學習探索的進程,需要時間,步子要穩點。”
張育軍的講話似乎也印證了監管層關于“鞏固、深化、完善、提升”的整體思路。
而根據《征求意見稿》中的內容,亦可看出監管層對于風險和穩定的重視。征求意見稿中,涉及財務會計與風險控制的重點工作多達6項,其數量超過了創新發展戰略、資產管理等大多數專委會的工作。
張育軍亦在總結中對各券商提出風險控制要求。
“券商要守住職業道德和合規、風控底線,要做到過程控制和全風險覆蓋,同時也要使風險管理合理量化,可以監測、分析和檢查。”張育軍強調,“不要怕犧牲一點小利益,這才是公司的長治久安之道。”
券商:搶食金融互聯網
管理層有自身的期待,而券商從業者們也有自己的解讀。
“我一直比較關注和金融互聯網有關的部分。”華中某券商零售業務部總經理表示,“眼下非現場開戶都已經開始啟動了,配合著各類創新,日后的金融互聯網概念將大有可為。”
事實上,在《征求意見稿》中,有關信息技術專委會的工作就多達七項,超過財務會計與風險控制委員會被分配的6項,一舉成為了各專委會中被分配重點工作中最多的部門。
在上述七項有關信息技術的重點工作中,包括了“舉辦互聯網金融交流”、“研究推進證券公司柜臺市場互聯互通技術應用”等項目,而牽頭人則均為各家券商技術部總經理等專業人士。
上述零售業務部總經理認為,此次大會雖側重于風險控制,但實際上與互聯網金融創新并不沖突:“信息技術的提高將有助于證券公司更好的管理風險。”
“不僅僅是券商來結合互聯網。”信達證券研究員楊騰認為,未來互聯網公司進入證券業搶食亦會成為可能,“中國遲早會出現如嘉信或E-trade式的公司,這是制度紅利打開后必然的發展趨勢。”
與此同時,資產證券化業務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5月8日的創新大會中,參與發言的數位券商代表曾多次建言,將資產證券化的載體——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由審批制改為備案。
“有些沒放,是證券法和國務院有關條例,短期沒法改。”張育軍說“如資產證券化的審批制度,但國務院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寫明了要“審批”,所以還需要時間”。
不過在不少券商資管人士看來,雖然資產證券化依然要執行審批制,但可以在流程上不斷簡化。
“像我們現在手里做著兩個項目,不知道未來能否順利。”北京地區某券商資管部負責人表示,“如果可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所需要的時間,那對業務的開展就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資產證券化由于被管理層界定為私募性質,其所產生的流動性不足也可能制約業務的創新與發展。“如果突破不了200人的投資者上限,流動性肯定會很差,就像現在的信托一樣,至于實行做市商(制度)就更不要想了。監管層應該進一步的推動投資者人數上限的松綁,同時也應該允許合格的個人投資者進入。”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一直以來,美國的科技創新力量都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在這場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浩劫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美國的科技創新迸發出的強勁動力。這一次,美國經濟是否還能借此恢復活力?盡管答案未知,但至少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券商欲搶食金融互聯網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30510/26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