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盛大、阿里巴巴、分眾等大牌上市公司紛紛退市私有化后,最近媒體又爆出“搜狐可能選擇私有化”和“九城或將啟動私有化”的消息。退市私有化這個專業術語已經成為一個公眾不陌生的詞匯,更成為中國媒體對海外上市的“問題公司”的第一猜測。
曾幾何時,把一家公司做成上市公司是很多創業者的追求和夢想,那些帶領公司成功上市的創業者更是英雄般地受到追捧。確實,上市給公司提供了一個融資的平臺,而擁有充足的資金,對企業后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統計顯示,85%以上的企業通過上市融資,讓企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無論是微軟、谷歌還是百度、新浪。
公司上市除了提供把資產變為現金的平臺,讓創業者、投資者和員工都獲得應有的回報之外,也迫使公司管理運作更加規范化,讓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不再是一人說了算的個人決策機制。更有資料顯示,全球95%的最優秀公司都已經成為上市公司。
聽上去很美、實際上更美,為什么最近中國概念股卻頻頻主動要求退市私有化?它們到底怎么了?
首先是這些中國概念股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美國投資者注重未來,如果公司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發展或者業績下降階段,就得不到應有的估值,甚至會被嚴重低估,有些上市公司的市值都低于公司的現金儲量,當然也有些公司即使沒有利潤甚至巨額虧損,同樣可以獲得很高的估值,如優酷等,因為他們期待未來的發展。當年陳天橋就曾因為盛大股票價值被低估,非常生氣地喊出了:“華爾街不懂中國!”很多公司價值被低估后,第一想法就是選擇退市私有化。
第二是普遍交易量偏低。一般不被關注的中國概念股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換手率或成交量不到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1/5。當年我在盛大的工作之一就是讓更多投資者關注盛大,經常接待來自華爾街的投資者,在各類投資者會議上介紹盛大,也做了盛大在華爾街的二次和三次路演,目的就是要活躍盛大的股票交易量,沒有交易量的股票已經失去了持續融資能力,其股票價值也就是個“紙面財富”。
第三,關鍵在于美國SEC的監管機制。美國在2004年出臺了最嚴厲的針對上市公司財務和公司治理的塞班斯法案,該法案要求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財務總監承諾并承擔所有法律責任。這讓中國的美股上市公司在決策上受到嚴厲監督,特別是在中國一些從事非主營業務等方面的投資失敗都有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另有美國做空機構美國渾水公司的頻頻出手,指責很多中國概念股公司的財務等方面有問題。渾水公司的“獵殺”流程是首先發布關于該公司的負面分析報告,吸引監管部門注意,介入調查,后被投資人提起集體訴訟,造成股價大跌。渾水公司“攻擊”過的7家中國概念股,4家慘遭退市或暫停交易,而更大的風險是投資人的法律訴訟。“與其被你玩,還不如我自己不和你玩”,也是讓中國概念股公司萌生退市私有化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說決定上市只需要一分鐘時間,決定私有化一定需要100天時間去考慮。上市很風光,退市更是無奈。每一家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都有難言的不滿和無奈。
推薦閱讀
EA CEO約翰·里奇蒂洛 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消息,視頻游戲巨頭EA CEO約翰·里奇蒂洛(John Riccitiello)周一宣布,他將在月底離職。在他擔任CEO的6年中,EA股價下跌了60%以上。 EA表示,在里奇蒂洛離職以后,該公司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唐駿:中概股海外退市的三大原因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30319/26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