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創業環境的建設上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創業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很多具體問題。”3月7日晚,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正式對外公布了其在“兩會”上的議案:完善創業環境、簡化公司注冊流程,建議接受對溢價部分的出資進行驗資、與審核人員即時溝通以及企業冠名發票免費等。
雷軍的另外兩項建議則是關于加大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以及關于加快專利成果轉化。業內人士認為,加大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建議,用詞比較空泛,并沒什么特別亮點,而改善創業環境和加快專利轉化則十分接地氣,因為都是雷軍的親身經歷。
簡化工商登記手續
根據雷軍介紹,其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創業,也參與過多家公司的創辦。尤其在最近5年,雷軍作為天使投資者投了20多家企業,對創業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完善創業環境不僅要在宏觀層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決好一些具體問題更有助于創業者的成功。”雷軍認為,創業難是從公司注冊難開始的,創業者從想注冊公司到把公司辦下來,一般都要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國內注冊公司需提供注冊資金,提供唯一的商業用房地址等。這些要求對創業者產生了很多局限。最令創業者感到為難的還是公司名稱的審核。
雷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行法規中公司注冊名十分繁瑣,一次只能提交五個備選名,兩周之后才能知道結果,重名后就得重新提交。雷軍以其創辦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例,至少想了100個名字,核對過50個名字,來來回回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而其投資的另一個創業者最長的甚至用了六七個月去注冊一個公司名,這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行業中可謂受傷至深。
不過,政策似乎有了新的變化。今年3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出臺了新的商事登記制度,在深圳、珠海試點,不要注冊資金,不要注冊地址文件,不要注冊費,不年審,三天搞定,三個工作日保證搞定。
對此,雷軍認為,新的試點政策使創業者在初期,錢不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能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極大的降低創業門檻,他覺得這個全球行之有效的方法,應該直接全國試點,如果有難度,退一步,能不能在高新區試點?
此外,雷軍還建議在溢價增資的工商登記中,接受對溢價部分的出資進行驗資,改變如今工商機關在辦理股權質押時,不論主債是何種性質,均要求質押合同列明質押擔保的數額的不合理情況;對于不易確認主債權價值的質押擔保登記,不強制要求登記擔保價值。
加快專利成果轉化
雷軍認為,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專利是一個國家、地區以及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 《2012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稱,中國繼2010年超過日本后,2011年再超美國,成為專利申請第一大國。然而,湯森路透旗下知識產權咨詢公司新近發布的年度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卻沒有一家中國公司。
“在全球專利戰里面,中國企業沒有站起來,我們有這么多專利,怎么把專利市場盤活,變成能跟世界跨國公司競爭的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雷軍認為,中國大量專利都是由科研機構申請,比如研究所、大學,申請完以后就擱在實驗室的抽屜里了,申請國家科研經費的時候亮一下,導致大批科研成果未轉化出來,損失太大。
如何將專利轉化生產力?雷軍認為,可以參考美國的做法。他舉例說,美國有一家專門的專利轉化公司高志,融了40億美元,國際上買了大量專利,買完專利再收專利費,這個模式對專利轉化更簡單。
不過,中國要復制高志的做法,也存在一系列障礙,比如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名下專利的真正所有權乃屬于國家,而他們實際擁有的只是專利的管理權而已,這就造成專利的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缺乏促進專利實施和專利轉化的發明創新評價體系,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專利信息和專利交易平臺,專利技術的信息流通不暢常常導致技術專利不能市場化。
對此,雷軍認為解決的方法在于:減少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專利實施和專利轉化過程中的限制,逐步賦予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實施和專利轉化的自主權,應加強政府對專利成果商用化的資助獎勵力度,對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專利成果要通過提供稅收優惠、財政政策傾斜等方式加以扶持。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3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福布斯》網絡版作者章家敦周日撰文指出,搜狐等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退市說明了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被低估一次成為普遍現象。美國資本是無法理解一些中國公司的經營狀況,這些公司>>>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30311/26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