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有一個重要原因,我是全職在做,而那些組長每一個都是兼職玩兒的。我天天都在琢磨,人家一個月琢磨一次。”伊光旭說。
豆瓣小組越玩越大,比自己那個網站還火爆。有人找他來打廣告,他腦子一熱:這事兒竟然還能掙錢。這想法持續了一兩分鐘,他馬上冷靜下來,因為對方給的錢不多,一條廣告只有1000塊,還不夠他一個月房租費。當然,最后他還是接下了廣告。
其實伊光旭對豆瓣并不滿意。“豆瓣其實發展很慢,因為它和組長的關系是有些對立的。號稱有一億用戶,其實活躍用戶不多,我都計算過的。大部分人上去看還是看他的影評、書評、聽音樂。小組不好玩兒,一天的發帖量才兩三頁。它的社區不開放,思想不開放,你都沒辦法找它投訴,只有發郵件,然后它會用一個比政府還官方的口吻回復你,幾乎沒有服務。沒有服務還能叫社區嗎?”
很快,他發現了新浪微博,覺得很驚喜:生態結構比較完整,能夠找到名人,有中堅力量,這就意味著有社會輿論觀點。另一個吸引點是,新浪博客上,韓寒的點擊量一天能有百萬,評論只有幾十條,再看微博上,一篇文章哪怕只有200個轉發,但是卻有100個評論。當時來看,這種傳播性近乎于逆天。
“這可能又是一個能夠施展我這點兒小能力、小技巧的地方。”他這樣想。2009年10月注冊之后,他觀察了兩個月,心情有一點失落,因為發現用戶并不多,或許是因為需要內測邀請碼,或許是因為微博這種模式并不適合中國互聯網這正是他擔憂的。他想起幾年前在雜志上看過的一篇文章,文中說Twitter最讓人震驚的地方就是,它會顛覆新聞的報道,信息發布速度極快,作者還預測,中國也會有Twitter,但政府管制勢必會成為問題。
伊光旭也清楚,王興的“飯否”在中國曾被關掉。王興也是福建人,和熊俊都來自龍巖。在“廈門江湖”中,大家也談論過王興。“王興骨子里是非常西化的,他希望能做一件事情做到很大,希望建立規則。但是在中國的這種情況下,只有完善的規則,靠用戶的自我約束力,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熊俊說。
有人在唱衰微博,說它上面99%都是負面情緒,早晚被和諧掉。伊光旭反而有了斗志。“你們都唱衰,我就玩兒嘛,也沒有什么損失,大部分東西都是看衰了之后才有更大的機會。”這之后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幾個賬號火了,伊光旭做內容,等人來轉發、評價、打廣告、求合作、求投資。
幾年后伊光旭總結:“在我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對于一個市場不確定性的預期和判斷。我不能確認這個平臺能不能起來,但我又得把全部精力放上去,可能99%的人都不看好,而且它還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現在我得說,我很幸運,感謝微博。”
最近情況又變了,聯系伊光旭最好用微信,因為他又把時間泡在微信上了。“微博就是一個大酒家,你要請客的時候才需要,注意講話、注意著裝,一會兒可能要拍照,就是這么一個狀態。微信是一個小圈子,是一個家常菜,你每天都需要。”伊光旭說。
第一次看到微信時,他就直接找到了亮點:插件,這玩意里面可以添加或刪除功能,唯有這樣才能保持平臺的活躍度。伊光旭覺得騰訊的確是互聯網行業的大玩家,用戶現在用QQ主要是為了傳文件和截屏,這兩個功能是頂梁柱。理論上看,騰訊為微信之后的發展留了太多伏筆。
“這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產品,是一個懂互聯網發展趨勢的人做的產品。我觀察了沒多久,馬上跳進去做了。”他說。
當初伊光旭回到廈門的時候,大家也會暗自猜測,他的生意能做多久。“文勝聊過他對光旭當時生意的看法,”熊俊爆料,“他一直也在想,光旭的生意能不能做大,微博能不能讓它成為一個傳媒。文勝投資草根,希望賺錢,但他更看中格局,他非常希望投資的項目可以有幾億用戶,有很大的影響力,成為某個平臺上最大的傳播平臺。必須是最大的。”
推薦閱讀
[導讀]為籌資活動奠定基礎需要多年的辛勤工作、長期關系甚至是很多運氣。 Nomi聯合創始人科里-卡帕索 北京時間2月14日消息,創業公司Nomi聯合創始人科里·卡帕索(Corey Capasso)近日在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冷笑話創始人草根微博奮斗記 開始轉戰微信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30216/25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