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相信伊光旭能成為大咖。他發現伊光旭早期玩微博的方法像注冊域名一樣:注冊一堆賬號,發無數條內容,把其他微博大號的所有內容看一遍;為了吸引大號注意,每天大半夜忙活,大清早去搶沙發。這儼然就是十幾年前蔡文勝的思路,連那股背后悄悄努力的勁頭也像。
創業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賬號。他曾經注冊了一堆和冷笑話相關的賬號,因為“自己就愛好冷笑話這口”,同期發布內容,看哪個名字有走紅潛質;又注冊了一堆和品牌、商戶相關的賬號,幻想那些公司會在微博最火爆的時候,像買域名那樣,把賬號回購過來,卻杯具地發現人家已經變成了“藍V”,或者干脆另取一個名字;微博上大家調侃“馬英九”,他注冊了個“馬英七”,在1萬個粉絲就能上top草根排行榜的時期,“馬英七”一下就沖到2000個粉絲。
而且,他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發微博,或者讀其他人的微博,留意每個人的口味。“最后我再提煉出一個綜合口味。”
伊光旭總對別人說,自己就是在制造“農夫山泉”。同一個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場上就能火。同樣一個內容,老的笑話不好笑,要優化笑話的口味,玩文字游戲,才有爆笑效應。后來,“冷笑話精選”脫穎而出,再后來,竟然有廣告商找他打廣告。
熊俊評價:“你不光得看無數帖子、微博,之后還得思考,為什么事情會往這個方向發展。我感覺到伊光旭對事情很有洞察力,這需要一點一滴地培養,不是天生的。”
未必每個人都愿意使用土辦法。熊俊曾被李開復拉到創新工場。“在創新工場的眼里,我們當年在廈門做同步推已經是比較草根的。但再跟文勝、光旭相比,我又太洋氣了。”
伊光旭和蔡文勝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喜歡看人物傳記,伊光旭在上學時就看了一百多本。現在這仍然是他們二人的共同愛好,蔡老大比他更愛分享閱讀心得。
真正的草根英雄,彼此間絕對惺惺相惜。2009年,伊光旭邊做電商網站邊玩微博。他想認識一些知名投資人,開始私信搭訕那些幾十萬粉絲的企業家,把微博當做一個免門票的投融資對接場所。但他分析過,自己默默無聞,大人物和大機構不適合自己。
蔡文勝在2010年4月15號開通微博,伊光旭關注到他,很想結識。首先,這是一位福建老鄉;第二,他投資的很多公司伊光旭都聽說過;第三,聽說他的故事還挺傳奇的。“就像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個大美女,我當時是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個感覺靠譜的投資人。但他有點太大牌了。”
蔡文勝還真的關注他了。先是騰訊微博,然后新浪微博,伊光旭又找借口繼續跟進,說久仰大名,自己想買個域名,特來請教。蔡文勝不但很快回復了,還把自己的QQ號留給伊光旭,讓他找自己投資的“易名中國”CEO孔德菁,順便把孔的電話也給了他。
伊光旭受寵若驚,激動不已:“我一看這么牛啊,一個大佬把我介紹給了另一個大佬!找對人就是不一樣!”然后他定了定神,進一步套磁。10分鐘后,蔡文勝親自打過來電話,還約他在北京見面聊聊。
之后伊光旭和蔡文勝在北京見面“拉家常”,后者提出在廈門再見一面,談談正事。在廈門,伊光旭思考了5分鐘,決定搬家過去。“我覺得蔡文勝這人挺神的。第一是,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他比創業者更主動。第二是他判斷事情的能力足夠敏銳,他很容易看懂項目,別人聽90%才能懂,他聽40%就領悟到,而且他好像一下子看透我這個人了。”
熊俊回憶,去廈門那次是伊光旭頭一回坐飛機。伊光旭大學沒畢業,讀到大四退學,老婆是他的同學,2010年陪他來廈門創業時已經懷孕。
推薦閱讀
[導讀]為籌資活動奠定基礎需要多年的辛勤工作、長期關系甚至是很多運氣。 Nomi聯合創始人科里-卡帕索 北京時間2月14日消息,創業公司Nomi聯合創始人科里·卡帕索(Corey Capasso)近日在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冷笑話創始人草根微博奮斗記 開始轉戰微信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30216/25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