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多位學者和企業家紛紛提到文化創意產業在未來幾年中勢必會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趨勢發展。但由于文化消費水平、各細分行業特性的不同,產業發展也將呈現出不同的態勢。
二三線城市要量力發展文化產業
張東輝 天創國際演藝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根據我們在一線的感受,現在全國上下普遍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但是整個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泡沫。因此為了去除文化創意產業內的泡沫,提高專業化水平是重中之重。
一些二三線城市,沒有經過調研和考察就興建超豪華、超過當地消費水平的文化中心,實際上建成以后是由財政納稅人承擔維護保養和日常運營,文化中心也沒有孵化出太多有內容的東西。
例如去年某地,剛剛翻新完自己的劇院,同時在離劇院不太遠的地方,又蓋了一個文化中心,里邊又落成了一個新劇院。我們調查后發現,當地的常住人口、觀眾的消費能力,以及每年演出安排和市場價格,甚至連一個劇院都養不活。不注重市場調研和實際市場容量,而盲目發展文化產業,只能造成資源浪費。
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三位一體
殷秩松 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
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是三位一體的發展導向,如果只談一個,或者只注重某個方面,那么一定會走偏。 集約化講的是把有限的資源匯聚到一起,所有的產業資源都應該得到合理配置。集是往一塊匯集,約是節約、公約。如果沒有集約化的目的和能力,就談不上規模化。
然而,對于專業化的解讀,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是發展全產業鏈好,還是發展專業化好?在海外,不論是人才還是資本,都是在項目中被合理配置的,而不是被固化在某個公司里。這就好比在好萊塢,你不會聽說某個演員被華納簽約了。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文化產業將是項目主導制,讓各種產業要素合理配置,而不是讓要素局限于某家公司。因此,為了產業的良性發展,政府應該加大對專業機構、中小型企業的扶植。
文化消費呈現專業化趨向
賴陽 北京市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
文化消費作為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規模上應該朝著社群化的方向發展。消費者在未來會根據各自的喜好,形成一個個相對“窄眾”的圈子。
以前,在國外大概有20%的產業項目,能得到80%的人感興趣。但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今這個比值已經倒過來了,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開始投身于窄眾產業的發展。
以前人們的主要消費都是溫飽消費,文化消費比例較低。現在人們的文化消費已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我們進到一家旗艦店后,首先看見的是品牌博物館,展示品牌文化公司歷史,而不再只是一個產品的銷售點,這樣一來,人們對企業品牌就會有很好的認識。文化休閑項目應該更多地融入到社區、商業場所中。如主題餐廳上演特色劇目,供客人們邊吃飯邊看演出,將文化和商業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規模化不僅指體量龐大
皇甫曉濤 北京交通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產業規模化,不等于把企業單純做大,比如說美國華爾街、好萊塢做得很好,但它不是一個企業。組織生產力、文化產業企業的資本承載力主體是個體群組織,不是單個的巨頭也不是微小的群體,而是個體群的關聯體。北京會所很多,成立會所聯盟做藝術品或演藝都有很好的市場空間和附加值。像個人的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如果成立聯盟會比單獨發展更優越。現在文化產業發展趨勢是精細化、融合化、新興市場化。
文化產業的亮點是跨界融合,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規模化。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會展加交易、創意加設計、藝術加工藝會使文化產業迸發更大的活力。除此之外,文化產權與版權經濟的結合,會展等新型業態與產業的結合,都是不能被忽視掉的。
推薦閱讀
12月26日,第七屆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論壇在北京商報大廈舉行,數十位資深企業家、投融資界人士及學者出席了論壇。嘉賓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投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行業在2013年的發展趨勢展開了熱烈討論。 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利于資本進入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1228/9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