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針對美國做空機構 Citron 的信已經寫到了第四封,相關網站 Citronfraud.com 也已經上線,還有超過60位中國投資者和創業者的簽名支持——看來這次李開復是會和 Citron 斗爭到底了。
但事情的發展似乎有些超出預料,火藥味越來越弄。雙方最初爭論為 Citron 是否誤讀了中國公司以及中國公司是否造假,而現在則更多是質疑對方的動機:當然,是 Citron 把戰火引到了這個方向。
Citron 攻擊李開復“動機不純”的主要核心是李開復的創新工場第一期美元基金由奇虎360領投,以及創新工場和奇虎360都有紅杉資本投資,所以當 Citron 發布不利于奇虎360的報告時,李開復站了出來。
和僅僅在聲討信中簽名不同,奇虎360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祎直接在自己的微博上回應了 Citron 的質疑:奇虎360只占創新工場第一期美元基金的1.7%,并非領投機構,甚至和創新工場所投公司還存在競爭關系。
這是國內第一位通過實際行動力挺李開復的企業家。而周鴻祎的這次澄清其實也是狠狠扇了 Citron 一個耳光。
Citron 做空中國公司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對稱。雖然 Citron 對其做空對象的了解也非常有限,但美國投資者仍然更愿意相信其發布的報告。
對于中國概念股來說,要獲得美國投資人的認同就必須加強溝通。而李開復正是一個非常適合的溝通者,他在美國大公司工作的經歷讓他成為了美國投資者了解的為數不多的中國互聯網領袖之一,其對中國互聯網的了解也完全能夠承擔起這一角色。
但是僅僅有李開復一人的努力并不足以打消美國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的顧慮,其他中國的投資人和企業家都應該盡量在國際媒體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讓美國投資者來了解自己。如果自己的公司的確沒有問題,多增加交流就能多贏得信任。
不過,由于經濟、文化和互聯網發展歷史等因素,美國投資人在和中概念股的關系方面處于強勢地位,他們天然的容易對中國公司產生懷疑。這個時候,過多的解釋會被認為是一種掩飾,由其目前大部分中國互聯網公司多多少少都存在競合關系,這種抱團行為也很容易被理解為是為了相同的利益所為。
但從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來說,抱團的確有共同的利益,誠如李開復所言“創新工場投資了約50家公司,其中絕大部分計劃赴美國上市”,大部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上市目的地都是美國股票交易市場。如果頻遭無故的做空,一方面會極大影響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負擔。
所以,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如果面臨做空機構的“騷擾”,中國互聯網領袖都應當有勇氣指出其錯誤,但如果相互掩飾,那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推薦閱讀
[ 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Andrew Left)反質疑,稱李開復背后閃現奇虎投資人紅杉的身影 ] 曾因獵殺“東南融通”一戰成名的做空機構Citron(香櫞)再次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一次, 它遭到了由創新工場CEO李開復領>>>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905/8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