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互聯網界,風險投資家彼得·泰爾(Peter Thiel)是一個無法繞過去的名字。這不僅因為他成功的創業、投資經歷,更是因為業內人總期盼聽這位“先知”式人物又說了些什么刺耳、怪異但啟示深的話。
在2011年《福布斯》發布的“十大頂級風險投資家排行榜”,泰爾排行第七。他創辦了PayPal支付服務,之后又投資了Facebook、LinkedIn、Yelp和Friendster等全球知名互聯網企業。
這個數學天才、象棋高手,喜歡索爾仁尼琴和蘭德的作品,在硅谷被視為一個思想家。因為,泰爾每次預言泡沫都很準。2000年的納斯達克泡沫,泰爾是幾個看準了其來臨的人之一。之后他堅持認為泡沫已經開始轉向房地產。
近來,他語出驚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美國的高等教育的泡沫是比房地產、互聯網的泡沫更大。他亦說過,資本主義跟競爭是反義詞,而不是同義詞。
有思想深度的泰爾并不高傲。無論是誰,都可以向他提出任何問題,他會事無巨細地一一解答。但,他的回答往往又帶有很強烈的自己的思維方式,以至于很多人很難弄懂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他的思維邏輯又是怎樣。
為夢想創業、投資
1990年代初,自從還只是一位職業套;鹑,同時在經營一家風投企業,泰爾就喜歡在帕洛阿爾托最熱鬧地段大學街上的一家叫做Café Venetia的咖啡館等位。
泰爾的資產基本都圍繞在這家咖啡館的周圍,因為去這里的大多數人都討論創意點子和風險投資。這家咖啡館附近都是互聯網創業企業的辦公場所。
1998年,泰爾與朋友聯合創辦了一家電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Confinity),公司的第一款應用叫貝寶(PayPal)。2002年,泰爾與這些創始人來到這家咖啡館,討論要不要讓PayPal上市,并達成了一致意見。之后,PayPal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eBay收購,泰爾也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5500萬美元。
財務自由的他之后便投身于風險投資。將于1996年創辦的Thiel資產管理公司(Thiel Capital Management)更名為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自己注入了1000萬美元。
從此,美國互聯網界便再次記住了泰爾的名字。如若說馬克·扎克伯格創造了Facebook這個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奇跡,那么彼得·泰爾(Peter Thiel),這位生于1964年的怪才正是這個奇跡的背后推手,2004年,泰爾給Facebook一筆50萬美元的首筆外部投資,獲得Facebook 7%的股份。如今泰爾股份價值15億美元。
此后,創業之心不減當年的他又與朋友聯合創立了Palantir Technologies,首期投資3000萬美元。如今,這家公司市值25億美元。
除投資互聯網以外,泰爾還投資了納米技術、外太空探索和機器人研制。這緣于他對技術很著迷。他曾感嘆,曾經發明了現代流水線作業、飛機、摩天樓和個人電腦的美國,現在只是各種小打小鬧的電子科技玩意兒的天堂,卻忽視了科技改變世界這樣更加壯闊的理想。
雖然泰爾投資互聯網,但是他并不是一個互聯網的重度用戶。雖然投資了Facebook,但他很晚才會開通自己的Facebook賬戶,并且更新緩慢。不僅如此,他甚至認為,互聯網革命并沒有創造充分的就業,也沒有提升制造業和社會生產力水平。
自由主義的反思
泰爾對互聯網界的貢獻不僅僅是作為一位風投家,更重要的是他獨一無二的思考力。
思考力形成緣于他的成長經歷。小時候,全家經常跟隨父親的跳槽而搬家,泰爾去過南非、納米比亞等很多國家,先后在7個不同的地方上過小學。早期的見識讓泰爾的內心充滿自信,聰明的他亦享受著孤獨。
從高中開始,泰爾就開始信仰自由意志主義。他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對于Twitter這樣的微博,他曾說過,“曾經我們想要的是飛行汽車,而不是短短的140個字符!痹谒磥,是想象力的喪失導致了美國制造業的崩潰,工資停滯不漲,金融業的過度膨脹等諸多問題。雖然,世界在改變,但是“這些改變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卻不是進步!
或許,獨特思考力與他的身份也有一些關系。2003年泰爾向自己的朋友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這樣的身份角色對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亦產生了變化。當時,他主動出柜,亦是勇氣之舉。因為在金融圈中,性取向可能會對工作造成影響。
正是泰爾的這種反思與批判精神讓他對身邊的每一個事物都保持戒備,對每一個在大眾看來,非常合理的事情進行反思。除了反思互聯網之外,他對高等教育的炮轟也同樣值得關注。
泰爾曾稱,“現在又處在一個泡沫時代,不過并不是互聯網而是高等教育!彼f,泡沫的出現就是當某些東西被過度估值和過度信任的時候。而經歷了互聯網與房地產兩次泡沫,美國也許只有教育是人們依然信任的一項事業。過去幾年,美國的失業率超過了兩位數,而同時,大學學費卻在瘋長,許多學生畢業之后直接失業。這打破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信任。泰爾的這番言論在美國的教育與互聯網界引起了大討論,并波及到全球,包括中國。
如果說泰爾的這番言論只是讓人們陷入了恐慌與擔憂的境地,那么今年3月,他在母校斯坦福大學開班教授的一堂課則讓很多學校的課程“黯然失色”。
這個課程名為“計算機科學183: 創業公司”(Computer Science 183: Startup)。開課前,泰爾曾做出一項大膽聲明,“如果我教得不賴,那么這將是你們所需要上的最后一堂課!边@堂課拋出的10條教誨讓許多人頗受啟發,并激起了許多年輕人的創業夢想,不少人選擇輟學。泰爾的課也真成為他們的最后一課。
泰爾的這十條教誨主要包括:1.全球化并不全是進步;2.站在正確的一邊要好過持相反的意見;3.秘密是存在的;4.資本主義跟競爭是反義詞,而不是同義詞;5.人都會撒謊;6.生活大多遵循冪次定律;7.壞計劃比沒計劃好,好計劃尤佳;8.基礎很重要;9.公司創始人與眾不同;10.追尋新疆界。
他的這十條教誨與其說是創業寶典,不如說是別具一格的觀點。每條教誨中都蘊含著一個哲理。比如,第4條背后,泰爾就認為,資本主義原本意味著累積財富,但是在完全的競爭中沒有人能夠賺錢,所有的利潤都因競爭而喪失殆盡。
從這一邏輯出發,他認為“競爭扼殺創新”。事實上,人們不應該尋求成為好的競爭者,而應該成為一個好的壟斷者。與其在一個已經建立很久的紅海市場中苦苦拼殺,只為能夠比其他人好上一點點,不如開辟一個全新的市場,在其中占據統治地位。
推薦閱讀
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博弈。 長期以來,吸引PE落地,一直被地方政府視為招商引資、促進當地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但地方優惠措施的陸續出臺,卻讓一些PE基金摸到了投資管理的灰色門道。但為了打擊PE基金非法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風險投資家彼得·泰爾:天才也瘋狂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804/7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