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要變成上市公眾公司,其迎接的不僅僅是來到資本市場融資帶來的機遇,還有公眾監督的責任。
而在沖刺IPO特殊時期,這種來自公眾監督的力度無疑更是被放大,因此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舉報信案例,處理不好,則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命運。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用在企業上市上真是太恰當了,經歷一次后我們才領悟到在資本市場打交道跟日常埋頭苦做業務是多么不同。”一位北京地區創業板公司副總曾跟記者感慨,“事事都得注意,哪個環節沒注意到就可能出問題,往往是越不放在心上的小問題最后會搞出大事端。”
而有投行人士則總結指出“上市無小事”。
“上市后變成公眾公司,競爭對手的惡意舉報,媒體的質疑,任何一點小問題都可能掀起投資者的爭議,成為發審委審核時詢問的重點問題。”其指出。
事實上,并非所有舉報都可以成功阻擋住企業的上市之路。在投行人士看來,“舉報信”質量良莠不齊,其中大多是無價值的惡意舉報,矛頭直指企業核心問題的不多。
“如果你真正了解過足夠多的舉報,你會明白,這里不僅有中國企業的原罪,更有社會眾多荒唐現象的根源。與舉報同行,這已是投行的常態。”有投行人士對數量眾多的IPO舉報感慨道。
與上述投行人士觀點相呼應的是,在6月28日進行的第二期保薦代表人培訓班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稱,真正因為媒體報道影響審核的不足5%。
“有負面報道并不可怕,發行部不會只因媒體報道或媒體定罪就否定企業,只要企業自身沒問題,充分的高質量信息披露可以抵御媒體對發行人的質疑。”該負責人補充道。
然而IPO之路,時間就是機遇。對IPO企業來說,一旦解釋不清監管層質疑的問題,將面臨打回去補充材料、更新財務數據和重新排隊等待過會的煩惱。遙遙無期的上市之路、懸而未定的審核結果,無疑蠶食著企業高管和相關保薦中介機構的耐心與精力。
公正、有價值的舉報無疑為投資者更好的判斷公司價值提供了幫助,但對于大批量的無價值惡意舉報,發行人也需要發聲的渠道。
有滬上投行人士則建議,“建議提供平臺要求擬上市公司公開澄清報道,并對誣陷進行處罰。”他指出,“監管層推行的受理后即預披露,沒有任何技術難度,但發行上市的難度會大幅增加;不是難在媒體和公眾的正常監督,而是難在競爭對手和相關利益方的惡意舉報。”
雖然舉報信的公正與否,還需看個案而定,但如果從案例來看,其涉及到的渠道大多有幾個方面,一是內部人的舉報,主要有員工股權與待遇問題,以及內部人知曉的企業經營信息,二則是來自于競爭對手。本報找到三大案例,追蹤其最新進展,為讀者展示IPO舉報中的恩怨情仇。
海天調味:員工股紛爭
對于內部人舉報涉及的員工股權與待遇問題而言,企業首先合規合法處理好相關改制前的員工待遇。
“企業不能一味省小錢。”有投行人士在談及上市階段企業與員工關系時感慨道,“四金如無特殊情況按章繳納,高度重視職工生產安全。舉報大都從內部流出,其并非出于對資本市場公心,泄私憤者更多。”
事實上,在實際操作中因忽視員工權益而導致上市申請被否的案例早有前科。2011年1月14日,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而造成公司被否的原因正是企業不重視職工生產安全而引發的內控混亂。
根據證監會官方披露的被否原因,報告期內,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嘉興中正、蘇州分公司兩家子公司共發生四起工商事故,導致一名工人死亡。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就上述事故分別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分別對嘉興中正和蘇州分公司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此,發審委無法確定發行人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且有效執行。
此外,企業上市改制時期的員工股權轉讓處理不當引發的經濟糾紛亦構成IPO舉報的一大來源。5月14日,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調味”)首發申請獲準通過。就在公司上市百里之路行至九十之時,一則“807名職工的股權在半小時內強制回購”的舉報信一舉將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前員工在舉報信中表示,海天調味公司高管在回購集體股權、企業注銷過程中采取違規手段,最終將“集體企業轉制為私人企業”。有原海天調味人士更向媒體證實稱,早年海天調味在回購公司職工擁有的海天集團股權時,確實存在一些“不當”做法,這其中包括強制、恐嚇和威脅,而正是這次回購,使得海天調味順利地從市屬全民所有制企業“調味”成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公司的說法,2008年10月13日-15日,海天集團分別與807名職工股東簽署了《廣東海天集團有限公司股權回購協議》。根據協議,海天集團回購807名職工股東擁有的海天有限股份,總計相當于47332327元注冊資本,回購價格為每1元注冊資本19.532元,回購價款分期支付給相應的員工股東。
海天調味強調,此次回購,海天集團共召開了5次大會,向全體職工說明回購股權的情況,全體職工自愿選擇是否由海天集團回購股份。海天集團最終如何完成回購,招股書上無處可查。
但有原海天調味人士向媒體證實,海天集團在2008年采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逼迫集體持股股東同意回購協議形式,用3億多元集體利潤回購集體股東持股20多億元的資產。該人士向媒體指出,“我們很多都是海天的老員工,怎么會舍得放棄公司的股份,公司大股東一分自己的錢沒掏就把企業給全揣到自己兜里了,這對集體企業的員工非常不公平。”
對于企業改制上市中或可能造成的員工股權糾紛,有投行人士如此總結道,“關鍵詞是和諧,讓員工認同上市理念。處理工會、職工持股會等特殊情況務必寬嚴相濟,寬的是價格,嚴的是程序。”
最終,海天調味上市前雖經歷一輪驚魂,但IPO大門并未因此向其關閉。6月29日上午,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詢問上市進展,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期問題已經處理差不多,其中一些質疑在媒體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而對于上述股權糾紛等問題是否會對公司上市造成實質性影響,該工作人員則表示,“沒有影響,公司現在正在等待證監會發批文。”
莎普愛思:內部舉報銷售三宗罪
同樣是被公司內部員工舉報,擬沖刺中小板的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莎普愛思”)情況則麻煩得多,因其面臨的是前述的第二種情況,即內部人知曉企業經營信息或存瑕疵。
推薦閱讀
7月6日晚間,蘇寧電器公告其完成2011年非公開發行項目,發行股份將于2012年7月10日上市。本次發行蘇寧共募集資金47億元,資金將用于蘇寧連鎖店發展,以及物流平臺建設、信息平臺升級等后臺提升項目,以更強大的后臺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大案例詳解IPO舉報中的恩怨情仇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707/7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