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策略:早期和成長期初期,“中國概念”。管理6只基金,資產總額10億美元。
●清潔技術占整個投資比例的1/3,目前已投15家企業,污水污泥的處理是亮點。
●北極光團隊判斷:能夠打開云計算數據堵塞管道的模式就是機會。
●尋找案源最常用的方法除了扎根產業鏈,還有一種思路就是瓶頸分析法。
北極光北京辦公室位于投資機構集中的華貿中心,1200平方米的辦公室,前臺盛開的百合花,頗為雅致。而中間一條走廊,將辦公室隔成了一間間的辦公室和會議室。
在約定的時間里,鄧鋒拉著行李箱風塵仆仆趕到了辦公室。他笑著對南都記者稱,北京的交通堵塞,辦公到太晚時,有時就把樓下的酒店當成了家。眼前這位笑起來有點靦腆的投資人,曾贏得“硅谷最成功的5位華人企業家”之一的美譽。
在中國念完大學后,又去了美國進修和創業,鄧鋒的思維方式中西合璧,熟悉結合硅谷發展,又深諳中國國情,正如每天早上的習慣是,一杯咖啡配上一杯豆漿。
硅谷式投資思維
2005年,在美國硅谷摸爬打滾多年的鄧鋒決定回國創業,投身風險投資界。彼時,硅谷已經在鄧鋒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硅 谷是鄧鋒的福地。歷經校園創業、出國求學、任職英特爾(微博)等階段,他的人生在硅谷得到升華。與兩位好友聯手創辦的網絡安全技術公司N etScreen在 2003年以42億美金的巨資出售給Juniper網絡,鄧鋒也為此贏得了“硅谷最成功的5位華人企業家”之一的美譽。
從創業者轉 身投資人,鄧鋒的眼光緊追硅谷風投的成功軌跡。自創的N etScreen獲得美國天使投資人和紅杉資本等風險投資之后,讓鄧鋒對風投有了更多的思考。他 意識到,第一梯度品牌的風投,無一不是在早期項目上有過人之處;而整個風險投資的發展,則是跟著科技革命的浪潮而變化,從英特爾、AMD等芯片公司,到微 軟、蘋果等PC公司,再到雅虎、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每一次新的科技浪潮到來的時候,硅谷總是跑在前面。
鄧鋒為新創建的北極光定下了兩個投資關鍵詞,一是早期項目,二是科技項目。這兩條投資主線,在今天回頭看來,正貫穿了北極光投資的眾多項目,形成非常明顯的趨勢。
早期項目,以鄧鋒的話來說,就是“在別人看不清楚的時候,依靠專業知識看清楚;而你比別人早半年進入,你的價格就比別人好。”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早期項目如今看來是大趨勢,但在北極光創建的當年,中國的風險投資還處于起步的階段,不少成熟的美元基金還把焦點放在Pre-ipo項目,新創立的北極光從一開始就重視早期項目,不能不說眼光獨到。
投資早期,最重要的是提前看到趨勢。借助硅谷,鄧鋒對科技浪潮的走向頗有心得;而回到中國,通過把握國情和政策走向,看到中國更多的機會。
比如城鎮化。鄧鋒認為中國一個非常大的戰略發展在于城鎮化,將帶來行業以及消費模式的改變,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一些新興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理念的公司會因而產生。而隨著消費意識的增加,以及80、90后的消費習慣的不同,消費升級也將衍生新的商業模式。
名詞解釋
“中國概念”
北極光專注于尋找早期和成長期初期的技術驅動型或商業模式創新型的“中國概念”企業。其定義的“中國概念”指利用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或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或以中國為主要市場。
推薦閱讀
天津清退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傳言近日雖被當地官員迅速澄清,但一線城市監管升級已是不爭事實。與此同時,PE的賬面回報率大降,部分PE無錢可賺,甚至虧損,PE洗牌在所難免。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新疆、山西、天津等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北極光7年深耕“中國概念” 搶跑清潔技術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618/6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