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投資大佬們擠破頭爭搶優質項目、比拼資源的同時,也有一群龐大的個人資本持有者正在通過其他的途徑取道PE。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雖然方式不同,但卻殊途同歸。
老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他有幾位結交多年的鐵哥們,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如何掘金。
他們中的一位哥們名喚老徐,2003年經人介紹無意中了解了PE的運作模式,便迫不及待地向他們傳授起了PE經。
按照老徐當時的想法,由他去找一個靠譜的投資管理公司,大家一起湊點錢投給這家公司做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等其投資的項目上市后再退出分紅。
彼時,剛在朋友的建議下把手上資金分批投入房地產的老王對于PE的運作模式存有疑問,以投資求穩的他并未接受老徐的建議合伙投資PE基金。
另一邊,膽大的老徐則一頭扎進了PE圈。老徐很幸運,當時大部分企業的估值偏低,而且投資機構在市場上相當搶手,企業幾乎是求著PE入股,作為買方市場的投資人有著十足的主動權。老徐投資的那家基金,也憑借幾個上市項目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幾十倍的投資回報。
想來如今的全民PE也許并非只是一句口號,過去幾年那些在鎂光燈前頻頻曝光的明星投資人、資本市場成百倍的投資回報神話以及分布在各地急劇膨脹的民間資本,這些都足以讓躍躍欲試者怦然心動,泛PE化已然成為趨勢。
至少老王是這么想的。一晃眼八九年過去了,老王的財富積累也隨著手中握有的多套房產的升值正在穩步上升,但這與前幾年PE投資動輒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比較相去甚遠。雖然這幾年并未涉足PE,但老王卻也在一直關心PE的發展動態,國內PE的鼎盛風潮也讓老王頗有些后悔當年的決定,去年按捺不住的老王終于加入了老徐們的團隊里。
而其實在這幾年里,老王的這些朋友們雖然是散兵游勇,卻越來越嫻熟地參與其中。老王告訴記者,從剛開始老徐一個人單槍匹馬到現在這幾個人已幾乎串起了整個操作PE的產業鏈,從LP、GP(普通合伙人)到FA(財務顧問),再到能提供投后管理資源的多面手,還有最重要的企業上市時的保薦代表人,目前已形成了一個PE系統。
“與一些老牌的投資機構爭奪項目我們肯定沒有優勢,但我們這個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在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獨到的操作方法。”老王指出。
比如借此完成財富積累的老徐早已不再甘心只做基金的LP,由于新疆給予PE基金較低的注冊門檻及優惠政策,去年老徐在新疆注冊了一個投資管理公司,正式做起了GP,而這個人民幣基金的LP也大多為老徐的朋友親戚,根本不用為募集資金犯愁。另一個圈內的朋友老張因為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的緣故經常會跟一些投資機構打交道,便自告奮勇地扮演起了FA的角色。而老王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擁有眾多的社會資源,他便在這個系統里擔任起了給被投企業提供幫助的角色,比如給企業介紹客戶、動用人脈給企業招聘高層等,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有點類似于負責投后管理。
但在老王看來,最牛的還屬老繆,保薦代表人的身份讓其對于企業的質地異常敏感,一般老徐在前端考察投資的項目都會事先給老繆過目,老繆會就此判斷這家企業是否有上市潛力,而他的意見也直接決定著最終的投資與否。最關鍵的是,一旦投資的項目走到上市這步,憑借老繆與證監會發審委里內部人士的關系,沒有百分百也有超過八成的把握能讓企業上市。
據老王透露,他進入后的第一個投資項目是在去年年底敲定的一個制造業項目,該企業技術目前在國內尚屬領先,但生產制造環節卻異常粗放,當老張把項目優先推薦給老徐時,這個項目還并未進入熱門企業的行列,老徐的基金最終投了2300多萬,占股45%。
老王說,這是一個尚屬于早期的項目,現在還看不到上市的前景,但由于目前行業競爭激烈,且上市收益不穩定,目前他們考慮的退出渠道是尋找知名投資機構來接盤,能賺個3~5倍也就夠了。“聽說現在已有不少知名投資機構看上了這家企業,或許很快就能接盤了。”老王透露。
“我現在進入已經太晚了,干的人太多了,不像前幾年那么容易退出了。”老王一直后悔于自己前幾年太保守。但現在讓他吃下定心丸的卻是老繆的一句話,“我還能干上個15~20年,按照每年保薦2~3家企業上市的頻率,你跟著我還怕沒錢賺。”
推薦閱讀
能源領域鼓勵民間投資方案再次提上國家能源局議程。 6月13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主持召開鼓勵和引導能源領域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座談會,聽取了全國工商聯、煤炭行業協會、電力企業聯合會、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老王們的PE經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615/6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