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統計顯示,廣東省擁有359家A股上市公司,位居各省市第一名,遙遙領先第二名擁有234家上市公司的浙江省。其中,深圳市以181家A股上市公司獨占其半壁江山。從今年以來披露的財務數據看,廣東省上市公司正面臨著全球性經濟緊縮的嚴峻考驗。在已經公布中報預告的150余家上市公司中,超過四成企業業績下滑,這與一季度財報數據頗為相似。
一年半增67家“新丁”
統計顯示,廣東省今年新增20家A股上市公司,去年新增了47家A股上市公司,一年半來新增了67家“新丁”。去年47家新上市企業合計募集資金313.31億元,今年新增的20家公司合計募集了122.14億元資金。截至5月31日,廣東省共擁有362家境內上市公司,其中359家A股公司,3家純B股公司。這3家純B股公司分別是深基地B(200053.SZ)、ST雷伊B(200168.SZ)、粵華包B(200986.SZ)。
廣東省不僅目前擁有的境內上市公司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省份,比第二名浙江省的234家要多出一半。自2011年年初以來新增的上市公司數量中,廣東省以67家排在前列。在儲備上市公司數量中,廣東省也排在各省市前列。
在這些新增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比達80%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廣東省經濟活力根源于民營企業自主發展、企業家自身的創富的特征。廣東省上市公司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企業占比在1/3以上,這與廣東作為國內最早的外向型經濟區域一脈相承。但在近期全球性經濟緊縮中,廣東外向型經濟遭受嚴峻考驗。體現在上市公司層面上,今年一季度有近半公司業績下滑。
值得欣慰的是,廣東省今年新增上市公司普遍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具有較強科技研發實力,通常在某些市場或者某一領域擁有較明顯技術優勢,占據市場優勢地位。在廣東省新增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比較高。
深圳占據半壁江山
從區域分布看,廣東省上市公司分布圖也呈明顯的“冷熱不均”。深圳市一地就擁有182家上市公司,占廣東省總數的一半多。廣州市排在第二位只有59家,第三名的佛山市和珠海市各21家。
廣州市經濟總量歷年來總是大幅超過深圳市,區域面積也遠超狹窄的深圳市,在上市公司數量上卻遠遠少于深圳市。深圳市基石創業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延立認為:“深圳上市公司數量較多與城市產業定位、PE、VC等金融活躍度、政府引導和行政效率較高等諸多優勢有關。”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國內學者們引發那場聲勢浩大的“深圳特區何處去”爭論后,深圳市相關領導多方研討,確立了大力發展高新產業的方針。早在本世紀初,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就超過工業產值的一半。目前深圳市高新科技園區所在的南山區就擁有了100家上市公司,其中70多家是A股上市公司。此外,深圳還有一大批符合上市條件的優質企業,據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顧宏偉介紹,早在2009年,深圳市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就超過了1100家。
除深圳外,汕頭市擁有20家A股上市公司,這一成績讓人驚喜。從經濟總量上,汕頭市遠少于佛山市和東莞市,比珠海市也要少。在上市公司數量上卻僅比佛山市和珠海市少1家,遠遠超出東莞市的11家。東莞民營企業此前普遍較低調,盡管靠近深交所,民營企業家上市意愿并不強烈。不過這一跡象今年有所改變。長期以來只有4家主板公司的東莞市,直到2009年12月11日才有第一家中小板企業上市,后來陸續有企業登陸中小板、創業板。
逾四成公司凈利下滑
廣東省上市公司正面臨著全球性經濟緊縮和國內經濟放緩、內需增速劇降的嚴峻考驗。一季度報告顯示,廣東有173家上市公司同比凈利潤下滑,其中有78家公司凈利潤同比降幅超過50%。從中報業績預告看,也有67家公司預告凈利潤下滑,而預告凈利潤增長的公司只有87家。有13家公司預測凈利潤下滑100%以上,另有23家公司預計凈利潤下滑幅度在40%~100%之間。
對比去年,362家廣東上市公司只有14家公司全年虧損。從凈利潤波動看,今年一季度廣東上市公司無疑進入了“寒冬期”。經營業績面臨的嚴峻形勢,可以從營業收入、現金流等指標上獲得佐證。從營業收入的表現看,今年一季度有128家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下滑,營業收入下跌30%以上的公司只有19家。至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指標,今年一季度有173家公司現金流量同比下滑,其中有142家下滑幅度在30%以上,現金流下滑50%以上的公司高達124家。
推薦閱讀
良禽擇木而棲,眼下中概股的日子并不好過,讓不少企業萌生了退意。 郝彬(化名)是一家在美國OTCBB上市的醫療分銷企業副總裁,2個月前,郝彬所在的企業順利通過私有化退市。 談及私有化的理由,郝彬坦言,他是怕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601/6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