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營網》2011年7月4日報道 近日,國內知名高校復旦、上海交大因為高考的生源,陷入了一場掐架。此次“口水戰”起源于復旦大學發表聲明稱有人假冒該校教師騙預錄取考生改志愿。相互間均嚴斥對方干擾自己招生“預錄取”。其間使陰招、下絆子的手段,令人嘆為觀止。媒體口風一致認為這種現象極其不正常,需要有關部門出手嚴辦。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高招亂象之下,考生利益何以維護?
“高招騙子”明著來,作威作虎很多年;“高校搶生源”也年年上演,而今年因為微博等眾多新媒體的介入,高校之間的生源爭奪戰倍受關注。高校間的搶生源大戰,與現有的集中錄取制度不無關系。而這場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的“明爭暗斗”,算是捅破了高校招生最后一層“窗戶紙”,也讓社會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潛規則”。
在高校與考生之間,高校穩坐賣方市場,而處于弱勢的考生,幾家歡喜幾家愁。喜者,被應試教育死死“綁架”了12載,終于等到沖破拷鏈的一天,不曾想,優異的高考考分是他們的,而高校選擇權卻早已被剝奪;愁者,正當一籌莫展之時,天上卻掉下餡兒餅。面對“高考不理想怎么辦?低分也能上大學!”“我們能滿足所有求學者的不同求學需求!”等等誘人的宣傳,他們怦然心動信以為真……在廣大學子急于求學的今天,究竟有多少家長學子被“美麗的謊言”所欺騙?
“潛規則”之下,除了在心底祈禱招生政策和制度能夠漸趨嚴格陽光,考生無可奈何。而高招騙子所設的騙局并不很高明,中招者卻層出不窮,且價格似乎越漲越高,由前幾年的數萬元漲至十萬、甚至數十萬元。高招詐騙又為何能屢屢得逞?
其實,高招騙子也不過是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由于一些不規范、不嚴密的招生行為存在,確實有人用花錢等方式以不夠高的分數成功走進大學。正是這些“高招監管漏洞”為高招騙子提供了行騙空間。
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從不吝嗇于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資。然而,在純凈象牙塔里發生的事再怎么都是美好的,教育的權威性、嚴正性,往往讓它少了些被批判。在當下消費者全神貫注于食品安全的今天,復旦交大的互掐門彷如一場及時雨,讓高招亂象暴露在陽光下,也放大了高招監管漏洞,在這個層面上,此次復旦交大的互掐門,又何嘗不是具有一層積極的作用?“高招監管漏洞”該補補了!“高招”亂象該治治了。ㄎ/吳晴芬 一比多質量報告頻道 http://qualityreport.ebdoor.com/)
推薦閱讀
據《中國新聞網》6月28日報道 號稱能節省20%-50%的電量,這樣的家用節電器是不是讓你動心?不過,電氣專家提醒市民:大部分商家宣傳的節電效果其實離實際差遠了。近日,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節電器,找到了2900多件相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招騙子”明著來,作威作虎很多年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720/1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