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幾周里,中國從自己的外匯儲備中大批量的出售美元而轉購歐元。美國銀行/美林對資金流進行的分析顯示,中國的貨幣監管部門一直都在凈賣出美元,并將資金轉投了歐元。中國每晝夜至少出售了近20億美元,而其中的三分之一轉為了歐元。
觀察家指出,中國擁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全球首屈一指,中國有理由成為全球金融界重要的玩家。這個新玩家,不僅可以確定世界經濟的氣候,而且對政治方面的決策也可能產生影響。不過,對于這個新玩家而言,將面臨美元和歐元的雙重夾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一打一拉。
實際上,中國正置身于“美元圈套”或“金融恐怖主義的平衡”中。一個突出表現是,中美在貨幣問題存在糾結。中美的匯率之戰本質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戰爭,是美國貨幣政策、雙方的匯率政策、中國貨幣政策之間的較量。實行弱勢美元政策、持續降息、推動人民幣升值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行為方式。這場金融攻勢的目的是以溫和的方式,逐步削弱中國經濟,從而瓦解中國成為美國競爭對手的能力。
美國人為什么不能容忍人民幣與美元固定匯率?除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逐年加大這個原因之外,美國顯然還希望通過壓迫人民幣升值來達到損害中國商品出口競爭力的目的。美國希望看到人民幣隨著美元一起跳舞,就是你升我降,讓中國外貿遭到嚴重打擊。美國為什么這樣做,歸根結底是因為“一山不容二虎”。想想看,如果人民幣也和美元一樣穩定,人民幣不就超過歐元成為世界的“第二貨幣”了。
回過頭來看,歐元從誕生那天起,歐洲就打算讓歐元成為與美元平起平坐的世界第二大貨幣。在法國、德國的推動下,歐元區范圍逐漸擴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自2010年以來,歐元區遭遇了嚴重危機,希臘和愛爾蘭先后成為導火索,葡萄牙、西班牙也岌岌可危,甚至引發存亡之憂。
目前,歐元保衛戰已打響。歐洲人知道,靠美國拯救歐元不現實,況且美國也沒有這個意思。這時,歐洲人只好把眼光轉向了中國。德國《商報》日前發表的評論認為,中國肯定會去救歐元,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因為中國出手相救,就會使歐盟和美國劃清界限,倒向自己。這一招在美國(截至今年3月,中國持有1.144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那里沒試出來結果,現在該換向歐洲去試試了。
國內部分經濟學家也與之“共舞”,稱中國拯救歐元,就等于在幫歐洲,中國有充裕的外匯儲備,具備了拯救歐元的能力,人民幣加上歐元是可以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的。如果中國袖手旁觀,美元此番勢將歐元“打殘”,欲重奪貨幣霸主地位,確保美元目前不斷下降的國際地位,也給人民幣國際化敲響警鐘。
然而,這些經濟學家卻不明白,中國挽救歐元以及歐洲債務深重的國家的成功率不會高于50%。因為歐洲大多數國家已無計可施。由于歐債危機將持續漫延,一些歐洲國家出現新的巨額赤字、貿易壁壘與貿易逆差、失衡的經濟結構等,決定了歐債危機對中國購買歐債的風險充滿了不確定性。
尤其是,中國如果出手拯救歐元,將付出極大的代價。一方面美國人會從中作梗,如果中國增持歐債,勢必會減持美債,美國為此不會善罷甘休,它會向中國施加更大壓力。二是歐洲的欲壑難填。除了爭取中國購買更多的歐債外,歐洲還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吸納中國的資金。2010年5月,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共同設立一項高達7500億歐元的危機應對基金,其中,IMF將提供2500億歐元。由于中國在IMF的份額已升至6.19%,由此將分攤155億歐元的額度。
這說明,中國做美元與歐元的玩家將得不償失。況且,歐美債務市場對中國這樣級別的玩家來說不值一提。根據中國的現狀和國情,其財力應主要放在國內,解決國計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中國不應該也沒必要充當歐美債務市場的活雷鋒。如果歐洲的經濟火車頭熄火,則中國不可能獨力拯救歐元,屆時,中國在歐債上獲得太低的利率而成為冤大頭。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危機加據,中國購買的歐債還將面臨有去無回的局面。
推薦閱讀
在平靜的美國獨立日,一位法國政治家的命運牽動著首都華盛頓媒體人和學者的心,他就是IMF前總裁卡恩。 卡恩性侵犯事件上周四出現重大轉折,檢方發現受害人的可信度存在重大問題,并于次日宣布卡恩無保釋放。 于是人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做美元與歐元的玩家將得不償失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706/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