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揚
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披露的信息,6月份第二周,全國34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格平均達到每公斤17.62元,比去年同期上漲79.2%。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目前豬肉價格漲幅大幅度低于生豬價格漲幅,后期豬肉價格還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豬價如此暴漲,按照以往的慣例,有關部門該出手干預了吧?但是沒有。作為最高價格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至今沒有流露出要干預豬價的意思;商務部的態度更加明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此前表示,雖然豬肉價格相對于去年同期有較大上漲,但是商務部不會采取任何干預市場的措施。消費者當然希望平抑豬價,所以很多人對有關部門的“不干預”表示不理解,而在我看來,“不干預”恰恰體現了一種調控理性,或者說,這是吸取過往教訓的結果。
豬價一直走不出暴漲暴跌的怪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在于行政干預過多。猶記得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全國豬肉價格暴漲,當時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對生豬養殖實施補貼,對能繁母豬養殖實施補貼,目的無非是鼓勵生豬生產,擴大供給,平抑豬價。調控果然取得了明顯成效,很多人紛紛轉行去養豬,大量資金涌入生豬養殖業,至2008年下半年,豬價回落,但旋即步入暴跌通道,生豬養殖嚴重虧損,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紛紛逃離,從而為今年以來的新一輪豬價暴漲埋下伏筆。
一個簡單的常識是,當市場供小于求之時,市場末端的價格上漲會迅速傳遞至生豬養殖環節,再傳遞至能繁母豬養殖環節。由于養豬行業市場化充分,進入門檻非常低,在有大利可圖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即使不加以刺激,人們養豬的積極性也會提高;若再出臺刺激措施,人們養豬的積極性就會過于旺盛,生豬養殖出現非正常過快增長,從而導致豬價暴跌。
實際上,當年亦有專家學者一再強調上述“常識”,對有關部門的刺激措施提出質疑。不過很遺憾,在當時從上到下一片補貼養豬、平抑豬價的熱潮中,這種理智的聲音顯得那樣微弱。只是“有理不在言高”,后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了孰是孰非。
充分相信“無形之手”的效力,相信市場規律會促使豬價回歸合理水平。雖然這種回歸過程相對緩慢,但卻會少留后遺癥;雖然消費者還要在一定時間內忍受高豬價,但相比“豬賤傷農”、“豬貴傷民”的循環往復,我們還是應當忍耐這一時之痛,并充分理解有關部門的“不干預”。
當然,“不干預”并不意味著無所作為,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所言,商務部會密切跟蹤市場,加強市場預警,同時會加強中央儲備肉管理,必要時將利用中央儲備肉調節豬價。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干預市場暗藏的風險,在該出手的地方出手,在不該出手的地方不出手,減少行政干預,避免干擾市場內在規律,再輔以調整生豬養殖結構,引導規模化養殖,如此,豬肉價格則有望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
推薦閱讀
王泠一 最近,筆者旁聽了本屆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會議的一個突出議題是推進本市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在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作專題報告后,常委們紛紛結合市人大自身的調研依據對政府部門展開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晏揚:豬價體現政府調控理性“不干預”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623/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