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再次提高準備金率的塵埃落地,但股市并沒有出現“利空出盡是利多”的局面,相反周一大盤出現了破位下行的走勢,創出了今年以來的最低點,并且封堵了去年9月底10月初形成的向上跳空缺口。
之所以出現這種被動的行情,有人認為與央行沒有實施升息有關。因為現在CPI指數已經高達5.5%,負利率十分嚴重,可以說升息已經十分必要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央行還是選擇提高準備金率,顯然是把數量手段視為調控的重點。而現實情況是,提高準備金率對經濟的沖擊很大,股市也深受其所帶來的擠出效應的影響。雖然,央行官員說提高準備金率沒有“絕對上限”,但業內人士都清楚,準備金率提高到23%以上的話,恐怕就很難保證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了。所以,在調控手段的選擇上,大家更希望看到價格手段的使用。畢竟,從長期平均指標來看,現在的準備金率是超高的,而利率則還是處于低位。因此,央行提高準備金率而沒有提高利率,這自然就強化了人們對準備金率還會進一步提高乃至出現“超調”的預期,市場將進一步陷入低迷的擔憂。近期股市的下跌,無疑是與這個因素有關的。
當然,站在央行的角度,它也會有其自身的考慮,可能是擔心如果升息,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比較大的沖擊。特別是現在很多中小企業,它們拿到的貸款本身就利率向上浮動,而且貸款中的相當部分還被要求再存回銀行,因此實際利息負擔已經很重了。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利率,的確對其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導致借不起,也還不起銀行貸款,最終影響銀行的經營。那么,有沒有其它解決辦法呢?應該說是有的,這就是實行非對稱性升息,即提高存款利率,但對貸款利率則少提高乃至不提高。今年的前兩次升息,實際上都是存款利率提高得多,貸款利率提高得少,已經有點非對稱性升息的味道了。只是幅度有限,并且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只是作了微調,結果還導致了央行凈息差的擴大,所以市場對此基本上沒有什么感覺。但在現在,如果較大力度地實現非對稱性升息,情況就不同了。一方面,它可以緩解負利率過于嚴重的局面,另外一方面又能夠避免對實體經濟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有利于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行。還有,這樣的措施實施以后,也能夠改善股市上投資者的預期,弱化人們對準備金率無休止上調的擔憂,對穩定市場起到某些正面作用。
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非對稱性升息,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會減小,這會有損其利益。實際上,我國銀行的凈息差是偏大的,這使得銀行得以在行政保護下運行,本身就是市場化程度不足的,也是不合理的。再說了,現在存款利率如此之低,市民的存款儲蓄欲望很低,銀行為了吸引資金,不得不發行高息的理財產品。因此,在這個角度上,投資者是期待著一次非對稱性升息。
研究顯示,現在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讓商業銀行很難承受了,一般情況下在下半年,提高準備金率的節奏是有可能放緩的,而因為負利率仍然很嚴重,所以升息的可能性并不小。而如果實現非對稱性升息,將是對各方面都比較好的一種做法,弄不好還會成為股市反彈的一個契機。
推薦閱讀
巨人集團董事長 史玉柱(資料圖) 【樂購傳媒訊】關于1997年1月巨人集團危機出現時的資產、負債狀況,史玉柱在復出之后向媒體作了詳細說明: 我先說負債:香港1億樓花,國內5000萬的樓花,這是1.5億。然后是經營中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桂浩明:投資者是期待著一次非對稱性升息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622/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