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通脹在下半年的回落未必立即帶來市場的上漲,但壓制市場的重要力量之一將會消除
高善文
【樂購傳媒訊】5月的工業增長仍不高,但經濟似乎出現了一些企穩跡象,如PMI在5月繼續下降,降幅已明顯縮小;進口增速較4月出現了顯著反彈,并導致貿易順差再次收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維持上升的勢頭,房地產投資和一般投資似乎都在加速;工業同比增速的下降似乎也在放緩。
同時,5月中旬以來,食品領域的通脹環比動量顯著增強,并可能導致6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沖高到6%以上。盡管微觀層面,豬周期的繼續是通脹上升的具體和技術性的原因,但這是否暗示經濟活躍程度在上升,仍然是值得考慮的。
必須承認,在一些宏觀領域及不少的微觀企業和行業層面,仍有很多數據和調研結果互相矛盾。例如5月新增信貸量顯著低于預期,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再如交通運輸設備行業的增速相當低,工程機械的終端需求似乎分化嚴重,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也相當普遍。
通脹的爬升、信貸控制等原因使得流動性緊張的局面繼續加重,這在票據貼現利率、信貸加權利率和民間借貸等相關指標的上升中體現突出,并對市場估值繼續產生壓力,再加上經濟減速帶來的預期下降,市場表現相當疲弱,短期內這一局面將繼續維持。重要的問題是,下半年的情況會如何?
盡管美國經濟減速、歐債危機惡化以及財政貨幣刺激政策效力的逐步減弱,正在給全球經濟帶來壓力,國內持續的緊縮可能也對經濟活動產生了一些抑制作用,我們目前仍然傾向于認為經濟的減速是短期和臨時性的,并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穩定下來,甚至重新恢復到溫和擴張的軌道上,企業投資活動的維持和擴大將起到主要的作用。
我們認為通脹的高點將在六七月之間出現,隨后物價將逐步回落,這一轉折對于下半年來說應該是趨勢性的。
我們也許不應該指望宏觀政策隨后會轉向放松,但通脹的逐步回落仍然可以改善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同樣重要的是,這會帶來經濟名義增速的放慢,階段性地改善目前流動性相當緊張的狀況,從而給市場帶來支持。
從過去十年的情況看,通脹治理取得成效后,市場都出現了驚人的上漲:對2004年通脹的成功治理開啟了2005年下半年以后市場上漲的基礎;對2008年通脹治理盡管代價巨大,并且時運不濟,但仍然形成2009年市場上漲的重要基礎之一。美國上世紀80年代早期對通脹的成功控制與這期間以及其后多年的市場上漲也應該存在確定的聯系。
因此,盡管通脹在下半年的回落未必立即帶來市場的上漲,但壓制市場的重要力量之一將消除。實際上,真正需要提出討論的是,我們是否會重復2004年和2008年之后的歷史經驗呢?我的看法是可能性不大。
重要的差異在于:2005年-2010年總體上經濟都處在產能釋放和過剩產能清除時期,外圍經濟的情況也提供了一些正面刺激;但目前經濟正轉入新一輪產能周期,將逐步進入產能興建和擴張階段。例如在工業增速相對不高的情況下,貿易盈余的收縮相當顯著,且絕對水平已很低;再比如在經濟名義增速上行相對溫和的情況下,流動性緊張看起來有些異常;企業盈利在過去兩個季度也處在很高水平等。
因此,在趨勢上認為新周期漸行漸近,也許問題不大。
考慮到短期內的數據走向和市場目前的情況,短期內的戰術性配置建議是繼續超配低估值的防御性品種,如銀行和交通運輸板塊中的鐵路、機場和政策偏差性的地產、電力板塊;不建議在目前布局缺乏流動性的中小市值板塊;在更長一些時間段里,流動性和盈利總體上仍處在相互對抗的階段,并將市場約束在箱體范圍內。
作者為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推薦閱讀
在總需求不大可能上升的背景下,放松貨幣并不意味著資金真正流入實體經濟部門,而更可能再度出現資產成為對貨幣放松避險的池子 陸磊 中國經濟的體質在近期宏觀經濟數據中表露無遺:一方面,通脹在5月再創新高,似乎仍存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善文:通脹繼續加劇 經濟初步企穩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621/8475.html